“爱国”与“卖国”的逻辑
2019/01/04
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中国访日游客2018年预计突破8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将会超过1000万人次。对于访日游客的增加,中国网上出现了很多谴责的声音,“去日本消费,就是帮助日本购买武器。如果爱国就不要去日本旅游。去日本旅游会被日本瞧不起”。真的是这样吗?关于爱国精神和经济的关系,笔者已经谈过很多次,本次就算是复习,再谈一次吧。
访日游客在百货店里的免税店购物(东京涩谷区的高岛屋新宿店) |
中国游客2017年在日本的人均消费额达2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总额为1.7万亿日元,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546万亿日元的0.31%。那么税金是多少呢?日本旅游业一年的消费额约为26万亿日元,据估算日本政府从中获得的税收为2.1万亿日元,其中中国人的消费额约占7%,计算出的结果约为1500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全年税收总额的0.26%,政府全年收入总额的0.15%。
|
这个数字是大还是小呢?笔者觉得并不算大。中国游客即使完全不来日本,日本GDP的下滑也不会像中国人想象得那么严重。日本一年的防卫费约为5万亿日元,即使将中国游客支付的税金全部投入,也只相当于日本防卫费预算的3%左右。实际上,为了应对中国游客增加,日本还需要投入资金用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因此日本政府征收的税金也不可能全都投入到防卫费用中。
中国进口日本产品的影响力也没有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大。2017年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4.8897万亿日元,创出历史新高,但也仅相当于日本GDP整体的2.7%。对华出口额各国GDP的比率,澳大利亚为5.5%、智利为6.8%、韩国为9.2%,都比日本高出很多。对于高度依赖对华出口的国家来说,中国不购买其出口产品,其国内的产业就会受到严重打击,但日本经济的内需比率较大,中国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中国想靠经济增强影响力来让日本屈服,抵制日本产品可能是适得其反。反过来,如果中国访日游客超过3000万人,消费额达到日本GDP的近2%,中国游客的动向就会牵动日本的神经。对华出口额GDP比率如果达到10%,没有中国市场,日本的经济就可能无法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对中国依赖度较高的韩国,因担心对中关系的恶化会继续扩大,文在寅总统上任后便立即访华,试图着手修复双边关系。
从经济层面来讲,看似爱国的行动有的却是卖国,看似卖国的行动有的却是爱国。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就是其中一个案例。在中国,收购外国企业被看作是中国经济对外扩张的象征,受到称赞。但如果说个人在海外购物是卖国的话,企业在海外收购也应该是卖国。因为中国企业收购的日本企业在日本扩大生产,只会增加日本的GDP,不会计入中国的GDP。被收购的企业若经营不善没有收益,就等于中国企业把钱白白的送给了日本。
如果细究抵制日货这一理论,政府可能是最大的“卖国贼”了。中国政府下属的投资机构购买了很多日本的金融商品。外国投资者购买的以日元发行的日本国债等债券持有额(2017年),美国排第一位,为33万亿日元,中国为第四位,达14万亿日元。国债是指为了弥补收入不足由政府发行的债券,购买日本政府发行的国债,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在支援日本的财政,因为购买的金额是一个中国游客在日消费额的数十万甚至数千万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