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文化强国之路:要打倒权威
2018/10/15
北野武是我尊敬的搞笑艺人之一。他从明治大学工学系退学,最擅长的科目是数学,是一位少有的知识分子型艺人。他人生屡受挫折,为了生存偶然成为搞笑艺人。除了搞笑艺人外,北野武的身份还有歌手、作曲家、画家、小说家和演员,而最终被世界广为熟知的是其电影导演的身份。想必很多中国人在看过北野拍摄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后也会潸然泪下吧。
北野武 |
类似的人物数不胜数。因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而成名的电影导演山田洋次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系,小说家三岛由纪夫就读于东京大学法学系,在同班同学都成为高级官员或政治家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艺术的道路。《白夜行》作者东野圭吾出身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系,原本是一位工程师。日本的一流艺术家很多都是“素人”(外行)。这些门外汉创造的艺术在海外也深受好评,提高了日本的软实力。如果没有他们,或许日本人今天仍被世界嘲笑为“经济动物”。
|
|
再重复一次,“素人”之所以能够发挥卓越的艺术性是因为从传统艺术的表现和礼法中解放出来。也可以说是因为他们不像艺术专业的学生一样“重复学习一样的东西”。正因为是“素人”,才敢于质疑传统,挑战伟大的权威者,斗争、破坏,然后创造出新的艺术。
将技术创新这一理论引入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同时提倡创造性破坏理论。新技术的诞生离不开破坏旧技术的力量。文化的创造和技术的创新一样,需要有质疑传统文化、挑战权威、有时需要有破坏旧文化的疯狂。一味依附传统权威无法诞生新的文化。所有的艺术都是在与传统权威斗争的过程中诞生的。(请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破坏,意思并不是用武力手段毁灭旧文化,而是用新创造的文化力量淘汰旧文化的僵化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文化创造的中心。当时诸子百家林立,各种艺术百花齐放。然而,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汉代开始,文化创造的势头逐渐衰弱。并不是儒学不好,是儒学的解释被国家限定,向民众灌输同一种解释的做法不好。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导致学问和文化的统一性登峰造极。儒学失去了创造性,儒学者忙于权力斗争。
中国要想成为文化强国,必须打破这种旧弊。现在需要的正是创造性破坏。不被权威所拘束,自由地创造文化。不过呢,不必把什么都想得很难。在大学学习经济,如果对动画感兴趣那就继续画漫画。在医学系忙于做手术,如果喜欢唱歌不妨自己尝试写歌。是兴趣的积累创造了文化。拿出一点点勇气来就好。文化强国不是由权威,而是由你创造的。
实际上我也并不是毕业于新闻系。虽然在该专栏经常以历史为题材,但并没有专门学习过历史。虽然在日本经济新闻社工作,但其实也并非是学经济专业的。我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作为记者,不具备专业出身曾经令我很自卑,但是现在我已经释然了,“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虽然我不能成为全球都能接受的记者……
本专栏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