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不服中国?
2015/10/26
村山宏 为日经中文网撰稿:笔者在中国的网上看到过一篇“日本对中国缘何不服输?”的文章。之前也有过“日本为什么至今不服中国”的文章。这2篇文章都是从历史现象分析了日本不服中国的理由。然而这种设问背后所体现出的大国意识让人感到忧虑。不少人认为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2经济大国,军事实力也已仅次于美国和俄国,然而日本仍然不服中国,这很令人诧异。为此笔者想就此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以说明这种观点的错误所在。
笔者首先要指出的是这种设问本身就是一种跟不上时代的观点。当今的国际关系已不只是由国家来左右,跨国企业及跨国境的非政府组织(NGO)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强,投资资金的跨国境流动,一流艺术家和科学家的跨国境活动,都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国际关系由国家(政府)的力量关系来决定的这种想法也只是延续到了20世纪的前半期。现今的国际关系已经不能只靠国家和国家的主从关系来讨论了。用封建时代的陈旧观点来讨论现代社会将是没有意义的。
退一百步,先从以往的以“国家”为标准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就算是从过去的陈旧观点进行分析,笔者也还是认为小国应该服从大国的这个观点有问题。这是因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是不能仅由国土面积、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军事实力来决定的。让我们以16世纪后称霸世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这几个国家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首先是国土面积,除西班牙以外,剩下的几个国家都比日本的国土面积还小。当时各国人口也只不过是几百万到1千万左右。
在军事实力方面,19世纪初的法国在拿破仑的统治下拥有着压倒性的实力。尽管如此,小国英国也没有向法国屈服。只有小规模陆军的英国在与普鲁士、俄罗斯结成同盟后,打败了兵力是自己数倍强大的陆军国法国。结果,当时人口仅有1千万的小国英国(国土面积为日本的3分之2)称霸了世界。只靠国土面积、人口多少及军事实力是无法判定一个国家的优劣的。
那么经济实力方面又如何呢?到19世纪前半期为止,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远远超过英国,拥有全球第1位和第2位的巨大经济规模。经历了产业革命的英国,经济规模虽然比较小,却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了廉价的工业产品。中印两国的国内市场最终被英国产品夺走,中印的传统产业也日渐衰退。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不但把印度变成其原料供应地,对中国也加强了经济统治。
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历史性悲剧,中国人之中,似乎仍有人尙未从巨大经济幻想中走出。中国的领导层早就将经济发展重心从量的扩张转变成质的提高。过去那种将GDP的规模视为国力的想法也已改变。尽管如此,如今还是有人只凭经济规模来讨论国际关系,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大国经济幻想最严重的缺陷就在于因妄信自己的实力而难以客观判断他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不依靠中国的经济就无法生存。日本终究会服中国”,这种想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这种讨论并非基于经济事实。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只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4%左右而已。同出口总额比率达到10~20%的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其它亚洲各国相比,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是相对较低的。
还有观点认为到日本的外国游客4分之1是中国人,如果中国游客不再去日本,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将难以估量。其实这个影响也没有街头巷尾所说的那样严重。中国访日游客的人均消费额约为30万日元左右,即使一年有500万中国人来日本旅游,总消费额也只不过为1.5万亿日元。而日本每年的GDP达到500万亿日元,中国访日游客的总消费额还达不到1%。今年4~6月的访日游客(含中国人以外的外国游客)的消费也只不过将日本的GDP推高了0.03%。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