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国 > 经济 > 中国就业市场在冰与火之间纠结

中国就业市场在冰与火之间纠结

2014/02/21

PRINT

     在中国,招聘和求职条件错位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正日趋明显。事务性岗位面临人员过剩,而工厂劳动力和餐饮店店员等越是接近于简单劳动的岗位,越面临慢性人员短缺。多达2亿6千万人的外地务工人员强烈要提高工资等待遇,而年轻人拒绝简单劳动的风气也在扩大。中国政府重视的就业稳定可能出现动摇。

农民工拿着写有会做“挂面”等自身技能的纸板寻找工作(重庆市内的职业介绍所)
     “工作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 

     “已经连续4天来这里,但仍然没有符合条件的工作”,在中国内陆地区重庆市的职业介绍所,38岁刘先生显得有些沮丧。在春节长假过去后的2月7日,刘先生从重庆近郊的农村老家返回市中心,开始寻找川菜厨师的工作。

  条件是“月薪4500元”。但是餐饮店方面给出的待遇基本为“月薪2500~3000元”。从拥有“10年经验”的刘先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的工作。

  据调查公司CEIC(香港环亚经济数据)统计,2013年10~12月,外地务工人员平均月收入为2609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9%。2012年10~12月的增加幅度为11.8%,由此可见,外地务工人员的工资上涨速度正在加速。

  另外一位外地务工人员王先生表示,“由于物价上涨,伙食费等每月最低需要1千元。去年的月工资2千元左右,但今年希望达到3千元以上”。目前并非没有职位,但据职业介绍所的负责人介绍,日平均招聘岗位达到约2千个,超过求职者人数。但外地务工人员要求的待遇很高,因此无法达成协议。

 
  从包括大学毕业生等在内的中国劳动市场整体来看,会发现人员短缺和过剩同时存在。据CEIC统计,2013年10~12月,寻找事务性职位工作的人约为72万人。与此相对,企业方面提供的招聘岗位只有约53万个,因此存在人员过剩。另一方面,寻找工厂和运输一线工作的人约为137万人,但招聘岗位数则多出20%,达到约170万人。可以发现,越是简单劳动,人员短缺越是明显。

     未摆脱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经济模式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学历化不断推进,今年仅大学毕业生就超过700万人。由于少子老龄化的加剧,59岁以下的就业年龄人口已经转为减少,本来就业环境应该走向改善。但是,很多人希望获得待遇好的事务性职位,另一方面,中国却尚未摆脱在人工费低廉的背景下大量投入劳动力的经济模式,仍未创造出与学历相符合的足够就业岗位。

  人际关系会对找工作发挥作用,而企业方面则希望招聘有经验者,这也加剧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难。据上海市统计局1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出口企业的80%以上作为经营课题提到了人工费上涨。需要人员的地方吸引不到人才,这正在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中国政府目前非常重视就业的稳定,在统计数据上,城市地区的失业率在4%多一点,持续稳定在低位。但此前就有观点指出,即使并未发生严重的就业问题,但肯定有众多失业者未被纳入统计数据。中国有必要转向能解决多样型就业需求的经济模式,不是通过高增长来追求就业数量的扩大,而要以服务业为中心,扩大内需型产业。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27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0
投票总数: 27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