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9月外商直接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3/11/06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进一步萎缩。7~9月,新建工厂等新增投资首次低于撤资和业务缩减带来的资本回收。由于担忧围绕尖端半导体的中美对立和中国加强查处间谍等,抑制投资的情况加强。外资流失有可能会减缓中国的技术创新步伐,给中长期经济增长投下阴影。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1月3日公布的7~9月国际收支显示出上述情况。外商投向工厂建设等的直接投资为-118亿美元,表明资金从中国流向海外,撤资和业务缩减高于新投资。这是自有可比数据的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自上海封城导致经济出现混乱的2022年4~6月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下滑。中国日本商会9月面向会员企业实施的调查显示,回答2023年“不投资”或“将比2022年减少”的企业占到近5成。
抑制新投资的一个原因是中美对立激化。中国美国商会去年秋季实施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会员企业将“中美关系紧张”列为在中国市场的商业风险。
美国8月针对半导体和人工智能(AI)领域宣布加强对华投资限制。为实现11月的首脑会谈,将与中国反复展开协调,但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将继续实施高科技限制。美国企业等的对华投资有可能进一步减少。
在半导体领域,远离中国的趋势日趋明显。观察美国调查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调查的该领域的直接投资对象,2018年为48%的中国市场份额到2022年下降至1%。
相比之下,美国在同一时期从0%上升到37%。此外,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也从10%升至38%。
除中美对立之外,进驻企业对中国7月实施的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出现担忧,不少观点认为,间谍行为的范围扩大,风险提高。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三浦佑介表示,“中国的法律法规缺乏透明度,成为对于在中国继续拓展业务的担忧加剧的主要原因”。
围绕尖端半导体的中美对立激化产生阴影。(Reuters) |
还出现在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等背景下选择退出中国的动向。未能及时转向纯电动汽车(EV)的三菱汽车10月表示,将停止在中国生产。
鉴于外资撤离中国,中国提出了放宽制造业外资管制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针。三浦认为“外资对当局重视安全保障的态度担忧,对中国的谨慎态度也许难以迅速改变”。
着眼于中美对立的长期化,中国将加快构建半导体产业的自主供应链。不过,必要的设备和零部件的海外采购陷入停滞。如果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放缓,可能会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断裂也会给世界经济增长投下阴影。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手伊织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