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垫底的东北三省制定了新的振兴政策。计划通过重组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间的人才交流,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结构转型。但政府同时决定实施高达1.6万亿元的公共投资,地方政府依赖国家扶持的体质似乎并未改变。
|
经济低迷造成住宅供应过剩,沈阳出现多处烂尾楼 |
“10月份的工资又降了约40%,每个月2000多块钱没办法养活一家三口”,在辽宁国有企业东北特殊钢集团工作的李大旭(29岁,化名)沮丧地说。该公司因钢铁形势低迷于10月宣告破产。之后虽然也在继续开工,但李大旭原来4000块钱的工资在年初被降了1000块,公司破产后又被降了1000。
据相关人士介绍,东北特殊钢将与辽宁鞍钢铁等其他国有钢铁企业合并。据悉,目前已开始进行资产评估。合并成功的话企业会继续存续,但李大旭说:“钢铁已经是夕阳产业。国有企业合并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他已经决定跳槽到外资企业。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东北三省已成为中国经济低迷地区的代名词。尤其是作为东北经济中心的辽宁,2016年1~9月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2%,为省级最低水平。
东北三省的共同点是以钢铁和煤炭等为中心,国有企业为地区经济的支柱。由于保守、默守陈规等文化原因,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国家,缺乏培养民营企业的氛围。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减速,东北三省被迫减少钢铁等产量和压缩住宅库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结构改革。
中国政府11月发表了针对东北三省的新一轮振兴战略政策。除了重组东北特殊钢等国有企业外,还要在三个省份总共30~60家国有企业注入民间资本,推进经营改革。目标是培养民营企业,并成立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优先实施东北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此外,地方政府间的人才交流也将加速。例如,辽宁省最大的经济城市大连将与服务业发达的上海合作,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将与制造业和IT产业众多的深圳合作。通过学习地区的行政经验等措施,培养东北地区的新产业。
不过,这些措施能否奏效并不清楚。中国政府8月份出台了2016~2018年向公共事业投资1.6万亿元资金的扶持政策。政府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对东北三省实施公共事业扶持,但并没有促成结构改革。此举可能会助长东北三省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产生“反正有政府”的想法,致使产业结构改革得不到进展。
在中国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中国政府来说,实现东北三省的经济复苏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此次的对策还包含了抑制东北三省相关的悲观报道等工作。从中似乎可以看到危机感和焦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连 原岛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