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67个国庆,第5代领导人的习近平领导层执政已经约4年。在世界第2大经济大国,日趋壮大的中产阶层显示出旺盛的购买力,另一方面,经济整体增长力减弱,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也日趋突出。世界正带着期待和不安,关注着中国经济的走向。
中国消费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中产阶层日趋壮大,旅游等休闲消费正在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和便利店等消费者花钱的渠道也在增加。虽然经济增长缺乏以往的强劲势头,但中国政府也力争实现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这一经济模式转型。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鞍山。8月下旬,位于火车站前闹市区的百货商场“百盛”尽管是工作日,仍然顾客盈门。其中,在法国自然派化妆品品牌欧舒丹国际(L'Occitane International)的柜台前,女性顾客热心选购面膜和身体保养用品等的情形引人关注。
鞍山一直作为钢铁之城保持繁荣,人口约360万人。但在中国是被称为“三线城市”的中小城市。由于基础设施需求低迷的影响,作为主要产业的钢铁不得不减产,城市经济减速迹象明显。在这种状况下,闹市区仍人山人海的景象反映出中国消费的现状。
中国过去以廉价劳动力为武器,从海外吸引投资,成长为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制造大国。实现了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大国之前的高速增长,以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为中心,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约8千美元,跻身于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收入国家的上游。但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对中国投资也在减速。与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门槛的人均GDP达到1万2千美元的水平仍有差距,这样下去,有可能陷入在成为高收入国家之前经济就陷入长期低迷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转变经济结构,以像日本和美国那样由消费拉动经济。在推进旨在消除沿海地区和内陆贫富差距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大力提高了收入水平,结果中产阶层开始在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发展壮大。
2016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零售市场)比上年同期增长10.3%,达到约21万亿元,保持2位数增长。
中产阶层日趋扩大,消费者迈向成熟,此前奢侈品牌等高价商品一边倒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享受符合个人兴趣和偏好的消费,旅游、电影和体育等娱乐产业和服务产业表现强劲。
另一方面,钢铁等面临产能过剩的制造业的效率低下这一问题仍未解决。如果制造业的裁员压力加强,有可能对一直支撑消费的就业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能否清算过去高速增长的负遗产、实现可持续的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中国经济迎来重大拐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