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以效率低下的零散农户为主体的中国农业正在迎来现代化的黎明。
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解体后,中国实行包产到户,由村委会将土地使用权分配给农民。平均每户获得0.6公顷耕地,相当于日本的1/4左右。此后,中国农业长期处于效率低下、难以盈利的状态。
但随着少子老龄化和人口流向城市,截至2014年,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在10年间减少了1.2亿人,相当于全部农业人口的1/3脱离了农业。
农地的流转也在加强。2014年流向大规模农业组织的农地同比增长18%,达到约2700万公顷,占中国全部农地的10%。
中国政府2014年实施了确定农户土地使用权的农地登记制度,使农地租赁更加方便,推动了农业经营进一步规模化。
此外,中国还面临国内粮食稳定供应的问题。大米、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的2014年产量约为6亿吨,同比仅增加0.8%。预计到2020年,粮食需求将增加至7亿吨。
自2007年谷物价格出现暴涨以后,中国政府多次采取提高采购价格等手段,鼓励农户扩大生产。但自2012年前后起,谷物的政府采购价超过进口价格,进口谷物正在增加。
目前,大米的进口量达到10年前的5倍,大豆也增至2.7倍。如果中国农业不能引进机械实现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的粮食进口扩大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影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