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寻求对外援助从量向质的转变。由中国商务部制定并于14年12月开始施行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将改善受援方民生和生态环境也列为对外援助的目的。在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由于中国的开发援助引发环境问题等,当地居民的对华感情出现恶化的事例有所增加,中国此举被认为旨在缓和当地的反对情绪。
|
柬埔寨首都金边附近中国承建的大桥,由于引发了严重的尘土问题,有居民不得不搬走 |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中国承建的6号国道,混凝土大桥已经完工,但是周边的道路还没有来得及铺设,周边灰尘乱飞。住在附近的居民强那(音译)表示,桥建成后灰尘问题严重,有些人不得不选择搬走。
在该国西部的戈公省,原本预定由中国援建水力发电站的计划被迫更改。当地居民因建设移民和珍贵的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等问题而发起了反对运动。柬埔寨洪森首相也发表声明称,近期内不会允许开工。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柬埔寨接受的开发援助总额约30%来自中国。虽然柬政府官员表示“中国有执行力,可以信赖”,但是建设业者却认为“中国企业工程管理不透明,现场管理也马马虎虎,就劳动条件引发的争议也很多”。
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推算,中国现在是继美国和日本等国之后的世界第6大援外大国。中国2013年对外纯援助额约达70亿美元,激增至04年的7倍。对外经济援助本也可以是中国企业进驻的突破口,但是援助频频引发环境破坏和劳资问题,反而成为了中国国际形象恶化的重要原因。
分析认为,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中国政府在12月起施行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中,写入了帮助受援国改善环境的字句。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国际亚洲部记者 村上达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