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起诉外企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在增加
2021/09/27
第2个原因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强化。中国政府自2019年至2020年相继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各项法律均提高了损害赔偿额的上限。对于恶性侵权,还纳入了“惩罚性赔偿”,把赔偿金上限定为受损金额的5倍。
根据新修订的专利法,原告收集证据的负担也有所减轻。远藤诚认为,“从原告方来看,诉讼的益处增加”。可以说中国企业起诉外国企业变得容易。
受到关注的是高速通信标准“5G”和人工智能(AI)领域。中国以举国之力推进技术开发,很多中国企业拥有相关专利。小野寺良文表示,“起诉外国企业的情况可能会增加”。
以中国为活动基地的美国律师道下理惠子指出,“在应对诉讼的‘防守’方面,日本企业往往行动迟缓”。一些日企即使有过起诉中国企业侵权的经验,但如果被起诉、以被告的立场打官司,很多情况下会对于差异感到困惑。
例如,如果是作为原告起诉对方的立场,就比较容易按自己的节奏推进证据收集和诉讼战略的内部协调,但如果成为被告,则需要针对原告提出的主张等迅速采取对抗措施。
日企在华分支机构缺乏权限
日本企业设在中国的基地缺乏重要权限的情况很多,在与总部进行协调的期间,官司有可能朝着不利方向发展。
道下理惠子表示,“在被起诉后开始慌张、无法根据法律冷静应对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包括为了推动官司朝有利方向发展而到处寻找当地政财界的重量级人物、结果白费功夫等情况。
道下指出,作为日企的应对举措,“至少需要推进被起诉时的内部模拟,制定应对手册”。日企要设想被属于竞争对手的中国企业起诉,确认中国的诉讼程序。道下表示,应当在总部和在华基地预先验证需进行内部请示的事项和耗费的时间等,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家缺乏在华诉讼经验的大型日企已开始起诉中国企业侵犯专利。这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负责人表示,“这也有着为应对被起诉风险而做准备的用意”。据悉目的是携手在中国强于知识产权诉讼的律师来积累经验,适应诉讼程序和中国企业的迅速反应。
中国原本就作为诉讼较多的诉讼社会而闻名。如果在发生商业纠纷时想要息事宁人,轻易接受对方的主张,或急于用钱解决,反而容易成为诉讼的目标。包括在华基地和总部的职能分工等在内,针对知识产权诉讼,重要的是要确定“进攻”和“防守”的原则。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相模真记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