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国 > 企业 > 德国为何对中资收购开始警惕?

德国为何对中资收购开始警惕?

2016/12/02

PRINT

  德国当局开始对中国企业和基金的收购显示出慎重姿态。中国企业对德国企业的收购计划遭到重新审查或趋于长期化的情况不断出现。在德国政府内部,由于中国企业的收购动作不断,要求防止外资收购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呼声正在加强,同时在企业收购政策上的不公平也成为德国企业不满的背景。

  2016年5月,德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商爱思强(Aixtron)同意接受中国福建宏芯基金(FGC)的收购。福建宏芯计划通过德国子公司Grand Chip Investment(GCI)实施TOB(公开要约收购),以6.7亿欧元取得爱思强全部股权,并获得了爱思强管理层的赞同。

德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商爱思强的总部(德国西部黑措根拉特)

  爱思强在发光二极管(LED)成膜设备领域具有优势,在德国和英美拥有研发基地。就算并入福建宏芯旗下,这些基地也将得以保留,同时管理层将保持不变。

  9月,爱思强获得了德国当局对收购的批准,但在10月接到了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的通知,称取消此前的批准,启动重新审查。

  11月17日深夜(美国时间),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发出通知称,上述拟议交易“存在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未解决问题”,建议爱思强放弃来自福建宏芯的收购。不过,爱思强和福建宏芯为了推进合并,计划与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继续进行磋商。

  另一方面,在2016年7月,世界第2大照明产品制造商德国欧司朗(Osram)同意将旗下照明产品子公司朗德万斯(LEDVANCE)以超过4亿欧元出售给由中国大型照明企业木林森、中国投资公司等3家组成的财团,但如今前景不容乐观。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在10月底针对收购审查表示,“目前需要1个月,也可能要更长时间”,同时透露“要求提供安全保障方面的证明,正在展开调查”。有分析认为,德国当局将详细调查收购企业的背景等。

  中德关系一直以经济的蜜月关系而著称,但自从2016年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开始,风向发生了改变。如果德国的高科技技术流向中国,将和以“工业4.0”为核心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政治意图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德国工业界的不满愈演愈烈。“能自由进行跨国并购,在自由主义经济条件下是理所当然的。但只有中国仍保留外资限制,德国企业无法收购当地企业,这显然很不公平”,某机器人制造商的高管抱怨道。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加藤贵行 法兰克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43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7
投票总数: 51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