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日欧美等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中国展开磋商,就应对全球钢铁供应过剩的问题进行了商讨,但在具体对策上未能达成一致。发达国家要求中国迅速应对并对中国施压,引起了中国的抗拒。在全球性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如何让中国也加入其中成为未解课题。
经合组织和比利时政府举办了本次“高级别研讨会”,共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和副部长级官员出席。由于目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了30%,在此问题上各方寻求了国际合作,但预定的“联合声明”未能获得通过。
从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可以看出,日欧美等国与中国的“鸿沟”之深。
“中国钢铁产能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不仅没有任何补贴性质的政策刺激钢铁出口,而且对部分品种的钢铁产品加征了出口关税,同时还进口大量钢铁产品,为全球钢铁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驳斥了对中国的批评。在分发给记者们的资料中也指出,在本次研讨会上就产能过剩问题对策发出官方声明是不恰当的。
对此,美国商务部长普利兹克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弗罗曼在声明中点名批评了中国,并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政府不迅速采取具体性对策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国将不得不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2015年全球钢铁过剩产能加起来超过7亿吨。相当于日本全年粗钢产量(1亿吨偏上)的约7倍。美国钢铁协会认为,中国的过剩部分约4.3亿吨,占其中的60%左右,对中国的批评正在不断扩大。
日欧美的大型钢铁企业接连关停高炉,业绩不断恶化。自2015年1月以来,美国钢铁业已经失去13,500个工作岗位。欧洲钢铁联盟也指出,过去半年时间里在欧洲约7000人失业。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隆表示,“钢铁业正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抱有强烈的危机感。
另一方面,中国为实现可持续增长,化解过剩产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国内的粗钢产量截至2015年在10年时间里翻了一番,从约4亿吨上升到8亿吨。由于国内需求减少,中国产钢铁以低廉的价格出口到海外,2010年仅为4000万吨的粗钢出口量到2015年首次超过了1亿吨。
中国钢铁行业2015年总亏损额达到1000亿元,使国内经济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强调,中国正计划在今后削减1亿~1.5亿吨的产能。李克强总理也在3月宣布已经削减了9000万吨的产能。但日本大和综研首席研究员齐藤尚登表示,在去产能的同时还有1.9亿吨的新建设备,结果是又增加了1亿吨产能。
经合组织希望针对钢铁行业制定政府补贴限制规则、设立国际性的监管机构等,但中国不愿意因此被发达国家束缚住手脚。
根据会议的“主席汇总”,多数与会者共同认识到为应对过剩问题,需要有全球性的对话场合。对于作为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中国来到对话现场,有声音给予了很高评价。经合组织将在2016年9月举行下次高级别研讨会。建立一个让各方参与其中的国际协调框架似乎还要经历不少的曲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布鲁塞尔 森本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