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的就业季已接近尾声,而大学生仍在艰苦奋战。因担心经济减速,企业大幅度缩减了招聘人数。其结构性原因在于虽然大学数量激增,但产业扩容却难以跟上步伐,未能创造出足以吸收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职岗位。
|
很多学生前来参加日企联合招聘会(大连) |
4月中旬,大连的22家日资企业召开了联合招聘会,吸引了超过600多名求职者。在中日关系趋冷的大背景下,他们仍拼命地寻找工作。
各公司的招聘人数都是“若干名”,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谓是一个极为严峻的局面。“我以为继续读研对找工作有利,结果发现2年前反而更容易找工作”,东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董同学(24岁,女性)手上拿着一摞简历,不安地说道。
2014年中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同比增加28万,达727万人,创历史新高。而从海外留学归来,在中国国内找工作的学生也超过30万人,为史上首次。有人甚至认为今年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冰河期”。据《上海日报》的报道,预计今年6月从上海高校毕业的17万8千名大学生中,已确定就业单位或升学的人只占20%。
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在近15年里迅速增加至7.2倍。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领导层提出为促进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人才素质的方针,从而扩大了大学的招生人数。
但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中国,产业扩容并未能赶上大学毕业生激增的步伐。在大连的日企联合招聘会上,招聘岗位以单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而大学生所期待的贸易、金融或有赴海外工作机会的职位则较少。
根据中国政府的估算,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在城市创造130万~15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领导层今年在保持经济7.5%增长的情况下,却有必要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森安健 大连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