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呼吁在经济层面展开合作的美国,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军事和政治层面获得对等地位的中国。围绕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和呼吁构筑“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在不断相互牵制和妥协。
美国摇摆不定的对华外交
12月4日傍晚,在人民大会堂美国副总统拜登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希望努力跨越中美两国思维的分歧。”
美国对华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在军事层面进行牵制和在经济层面展开合作。不过,最近这一外交姿态显得摇摆不定。
在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11月23日,美国国防部立即派出2架可搭载核弹的战略轰炸机B52进入该空域,对中国进行了牵制。另一方面,美国国务院则接受了中方的要求,敦促民营航空公司向中方提交飞行计划。在问题的应对上,两机构似乎并未进行交流。
而在此之前,11月20日美国总统助理(负责国家安全保障工作)苏珊•赖斯曾表示努力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挥作用。
中国描绘的大国关系是让美国承认中国与其地位对等。这意味着美国要容忍中国在军事和政治层面的崛起。
从某种意义上,奥巴马的对华外交显得有些软弱。在美国国内也有观点认为,这将使中国的“挑衅”进一步升级。
中国凸显对等关系
力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习近平领导层将采取敦促美国展现对华和解姿态的战略。考虑到美国国内希望避免与中国对立的呼声,中国将彰显与美国合作的姿态。在此基础上,强调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和历史问题,以动摇日美同盟。
“希望构建互不冲突、不对抗的‘双赢关系’”。习近平在4日的会谈上如此强调。其含义是中国不会与作为大国的美国发生对立,而是将平和崛起。此外,习近平也没忘记凸显以对等关系与美国打交道的姿态。
拜登虽然批评了中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但在3日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时并未明确敦促中国撤回。中国可能由此认为美国其实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摩擦。
中国似乎对美国提出的中日危机管理框架显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该方案的前提是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存在,这既能将防空识别圈变为既成事实,又能牵制始终坚持要求中国取消防空识别区的日本。
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已经招致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习近平展现的合作姿态能缓解了来自美国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强调日本将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才是问题的开端,把国际社会批评的矛头引向日本。
(岛田学 吉野直也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