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影像看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底隆起,规模千年一遇
2024/02/06
日本1月发生的能登半岛地震的一大特征是出现了大范围的海底隆起。隆起以西北侧的沿海地带为中心发生,规模被指达到“千年一遇”。据日本石川县表示,21个渔港因海底隆起而受灾,港口内的图像分析数据和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制造生成的三维(3D)地图也证实了这一点。灾区的全面重建仍看到不眉目,这对当地渔业造成影响也可能长期化。
能登半岛地震导致从石川县珠洲市到轮岛市、志贺町沿海地区的海底隆起变成陆地。日本地理学会的分析结果显示,陆地面积扩大了4.4平方公里。这相当于10个东京迪斯尼乐园的面积。
日本于1995年发生阪神·淡路大地震和2016年发生熊本地震时,活断层是沿水平移动,而此次则是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导致大面积区域的地壳隆起。珠洲市的最大隆起高度达到两米,轮岛市西部则超过4米。位移越大的地区,隆起也越明显。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1万年里,能登半岛北部共发生3次大规模地震导致的地壳隆起。地理学专业的日本金泽大学副教授青木贤人称:“如此规模的隆起可能几千年才会发生1次”。
上轮岛市的黑岛渔港地震前(左,谷歌地球)和地震后的图片(日本国土地理院)(下黑岛渔港的3D图像) |
据石川县统计,此次受灾的渔港达到60个。在发生海底隆起的21个渔港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位于轮岛市门前町的黑岛渔港。
原本靠近道路的海岸线不复存在,渔港的海底裸露出来,周围裸露的岩石也变成了陆地。地震前位于海上的四脚锥体(用于海堤防护的大型混凝土块体)也裸露出来。
日本地理学会表示,渔港周围的海岸线最大向海中推进了240米。进行过实地调查的青木副教授回忆说:“虽然心里清楚,但在看到真实情景的一刹那,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渔港所在的黑岛地区曾在日本江户时代因北前船的海运而兴盛。由镶嵌着木板的墙壁和黑瓦构成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被选定为日本国家级“重要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地区”。但是,地震后海岸线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量房屋倒塌。
(编者注:北前船是指从日本的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在大阪和北海道之间往返穿梭于日本海海域,在物资运输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作用的商船群)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