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餐饮企业“和民”在中国大陆开设了18家直营店,原本计划今年再开10家,却被9月份的反日游行打乱。受游行影响,一半的店铺被迫停业,虽然现在全部恢复营业,但反日情绪升温导致顾客大幅减少。当前的销售额比停业前下滑了约10%。
由于日本国内的居酒屋市场不断缩小,该公司转为开拓中国市场。不过,受反日游行影响,社长桑原丰认为“集中于中国大陆的开店战略存在风险”。因此将4年内在中国本土开设40家店铺的计划减至20家,优先在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开店,采取“中国+1”战略。
随着中产阶层的壮大、中国日益增强的消费能力吸引了大批日企。今后,进驻中国的日企,将与“和民”一样加强风险管理。即便如此,已经在中国打下一定基础的日企很难轻易离开中国。
13亿人口市场的魅力
在反日游行发生约1个月后的10月20日。经营“优衣库”的日系服装企业迅销按计划在西安市开设了2家“优衣库”。迅销会长兼社长柳井正在反日游行发生后,一直表示“中国的机会远多于风险,将继续在中国扩大业务”。该公司2012财年(截至2013年8月)有望在日本服装相关企业中年销售额率先突破1万亿日元,对该公司来说,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是其增长引擎。
迅销从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工厂派驻员工。积极培育缝纫工人,提高缝纫技术。“优衣库”店里75%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一家大型日系贸易公司称,虽然“优衣库”也在东南亚增加代工工厂,但缝纫水平远不如中国。在生产方面“优衣库”也一样离不开中国。
在反日游行导致中国战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吉野家控股开始在全中国开店。该公司10月25日宣布,将于年内与正大集团(CP)成立合资公司。
由华人兄弟在泰国创建的正大集团,是第一家来华投资的外资企业。除了饲料和肉类加工外,还运营着70多家超市,拥有丰富的中国人脉。已经在中国开设有300家“吉野家”的吉野家控股的社长河村泰贵说:“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魅力并未减弱”。
20年投资扩大至55倍
中日两国已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中国2011年的对日出口额是1991年的15倍,对日进口额也增至19倍。同时日本的大量资金涌入中国。日本企业2011年的对华直接投资扩大至1991年的55倍,今后日企将迎来收获期。
日本电产的主力工厂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有日本电产集团14家企业的工厂,主要生产面向数码设备和汽车的各种马达。放眼望去,全是日本电产集团的企业,俨然成了“日本电产村”。
在上海100公里圈以内,除了平湖市,还有台湾大型代工厂商(生产全球90%的个人电脑)云集的昆山市,电子相关企业聚集的苏州市等,形成了从部件到成品的供应链。其中,日本电产占有重要一席。
日本店产自199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共投资500多亿日元,在6823亿日元的合并销售额(2011财年)中,有20%~30%得益于中国工厂。社长永守重信说:“虽然反日游行的影响不容乐观,但为了保增长,将继续进行必要的设备投资和研发投资”。
反日游行给紧密的中日经济关系造成了深刻影响。今后估计风险将继续存在。但是,仍有不少日企将中国定位为“增长轴”。看来,日企除了努力融入中国市场,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之外别无选择。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在华日企的困惑:成功方程式崩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