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破坏自身建立的国际秩序
2018/03/27
藤井彰夫:“自1940年代美国与同盟国携手构建国际经济体系以来,这是美国采取的最危险措施”, 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博森(Adam Posen)针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提出了这样的警告。
美国在第2次世界大战终结前的1944年,建立了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经济体系。
采取的机制是,金融和贸易分别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等国际机构为中心应对问题。
取代战前英国成为储备货币国的美国主导的经济体制,承担起了在东西方冷战下团结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主导的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自那以后70多年,在1990年代初期冷战终结后,美国主导的体系仍得以保留,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
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事件,那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此为契机,中国搭上全球化快车,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IMF和世界银行向前东欧和苏联等新兴市场国家提供资金,支撑了经济增长。
这一期间,美国也时而偏向保护主义和单方面措施。包括突然停止黄金和美元兑换、转向浮动汇率制的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还有对日本制造超级计算机适用《贸易法》301条款等1980~9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
虽然美国政策的钟摆时而摇摆,但美国从未采取过亲自破坏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的全球合作体制的冒险行为。
特朗普政权内部的对华强硬派认为,历届美国政府均采取了试图将中国拉入世界经济的“参与”政策,但中国在民主化上并未取得进展,却捞到了经济增长的丰硕果实。发展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已开始借助一带一路等可称为“北京共识”的本国主导的构想来对抗美国。
很显然,特朗普总统标榜的“美国优先主义”具有与国际合作体制划清界限、不顾一切单方面奔向重视本国的政策这个含义。
曾担任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主席的科恩、国务卿蒂勒森等一直主张维持国际合作的全球主义者相继离开了特朗普政权。
针对以1929年美国股价暴跌为开端的世界大萧条,有分析认为,加剧经济恶化的原因之一是以1930年美国制定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为起点的关税提高竞赛。
3月23日,作为针对美国钢铁和铝进口限制的对抗措施,中国宣布准备对猪肉等开征最高25%的对抗关税。“贸易战争”已拉开大幕。
此外,贸易战争还可能引燃货币战争。在23日的东京市场,日元汇率一度创出1年零4个月以来高点,全球股价也出现暴跌。
全球经济的润滑剂是人员、货物和资金的自由流动。特朗普政权试图通过限制移民政策阻止人员流动,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货物往来。如果资金流动也随之萎缩,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将是深刻的。
美国无视内外部发出的担忧,坚决动用强硬措施。总统的大脑已被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尽可能挽留住支持者这一想法填满,估计没有考虑到因市场混乱和实体经济恶化而狠遭报复的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藤井彰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