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发出改善中日关系信号
2017/06/06
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主办的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的晚宴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主导的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转向合作姿态,正是为了改善停滞的中日关系发出信号。虽然背景是朝鲜问题和美国特朗普政府诞生带来的东北亚局势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无原则的参与“一带一路”,对于参加从资金层面支持“一带一路”构想的亚投行(AIIB)依然持慎重态度。
此次安倍发言的关键是表示出了不能从一开始就否定“一带一路”构想这一点。此前安倍政权被认为对“一带一路”持否定态度,至少中国方面如此认为。这是因为日本倾向于对“一带一路”提出条件和要求。此次,安倍首先积极评价了“一带一路”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条件和要求。
中国政府一名高官在听完安倍演讲后表示,“基本上属于积极的信号,表示欢迎”。
在这一时期安倍的发言是根据明年政治日程的逆推。今年和明年对中日两国来说是关键年份。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而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明年尤为重要。
日本政府描绘的计划是,利用7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由安倍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随后早日举行此前中断的中日韩首脑会谈。
作为顺利推进这一中日关系改善剧本的布局,显示出对“一带一路”构想的合作姿态。中日关系改善还与东北亚安全保障环境有关。那就是坚持核试验与导弹开发的朝鲜问题。
虽然日美韩三国协商加强压力,通过联合国声明进行了谴责,但朝鲜没有改变的迹象。只要朝鲜大部分贸易依赖的中国不真正采取行动,就不会对朝鲜产生作用。
另一个因素是美国。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奥巴马前政权将“一带一路”构想视为对抗TPP的框架,并加以敌视。此前安倍政权与奥巴马前政权保持了一致步调,但目前这一阻碍已经消失。
安倍担心提出“美国第一”主义的特朗普总统可能会无视安全保障的原则等,突然开始与中国进行危险的“交易”。日本拉近与中国之间的距离也是为了“保险”起见,避免淹没在中美之间。
安倍的合作姿态还将为中国创建一个便于向改善关系努力的环境。在秋季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将确定第二届人事任命。打算通过这次人事任命进一步巩固政权基础。在此之前想避免因与日美等之间的大矛盾而浪费精力的事态发生。
安倍与特朗普的蜜月关系对习近平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中日关系改善还有助于使深化以中国为目标的日美同盟关系这一重要意义形式化。不过,中日关系也不会顺利改善的。
尽管安倍对“一带一路”构想表现出了合作姿态,但日本政府并没有具体的对策。对加盟亚投行态度慎重就是例子之一。而且日本也有不能退让的底线。那就是无法忽略中国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附近的活动。另外,对中国在南海主张主权并建设人工岛的行为也无法容忍。
再来看朝鲜问题,如果中国不行动起来,朝鲜不停止实施核实验和导弹发射,日美与中朝以及俄罗斯之间将变成相互敌视的关系。改善中日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政治部副部长 吉野直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