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防范恐袭之网被撕裂
2017/03/24
英国政府认为22日在伦敦市中心发生的袭击事件为“单独作案的恐怖袭击”。欧洲各国2015年以后接连在巴黎和布鲁塞尔采取了防止武装组织再次实施大规模恐怖袭击的对策,但缺乏杜绝不断增加的“独狼”型犯罪的关键举措。防止民众被伊斯兰等过激思想影响的对策也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 |
英国国会议事堂附近巡逻的警察(2月22日,伦敦,) |
22日,恐怖分子驾驶汽车冲进人群,并下车挥刀砍人。这起袭击是2016年以来欧洲频发恐袭事件的典型模式。2016年7月,在法国南部的尼斯,一辆卡车冲进正在观看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86人死亡。同年12月在柏林圣诞市场发生的袭击事件也是利用卡车作案,造成12人死亡。两起案件均为单独作案,利用刀和斧头等袭击警察及列车内乘客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
相对于使用炸药和枪械等武器恐怖袭击,利用容易入手的刀具和汽车实施的恐怖袭击在准备阶段极难被发现。嫌犯与恐怖组织的网络关系比较浅,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被过激派组织“伊斯兰国”(IS)等思想影响而犯案的事例较多。
英国为了预防年轻人对过激思想产生共鸣投身恐怖活动,于2003年导入了“暴力性过激主义对策”。欧洲还有其他国家以英国为范本导入或正讨论导入相同的对策。正因为如此,此次伦敦发生的事件造成的冲击非常大。
“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非常深刻”,欧盟恐怖主义对策负责人戴科乔夫(Gilles de Kerchove)在22日于布鲁塞尔举行的集会上呼吁,加强防止年轻人被过激思想影响的举措。对没有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的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等在极短时间内变得过激的现状敲响了警钟。
欧盟委员会也要求互联网相关企业对含有过激思想和仇恨言论的内容加强屏蔽力度。2016年5月,欧委会与脸书、推特和YouTube等一起签署了关于在24小时内处理网上发布的仇恨言论的行动规范。但2016年12月,欧盟批评行动太慢,如何提高实效性成为课题。
预计英国29日将正式开展脱欧谈判。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1月份发表的表明“彻底脱离”欧洲单一市场的演说中暗示,英国擅长的信息收集能力可以成为脱欧谈判的有利“材料”,引起了较大反响。
不过,伦敦的事件暴露了欧洲面临的共同课题,即防止各种类型的恐怖袭击。即使欧盟的团结被动摇,依然需要重新认识到各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比如掌握细微的征兆、共享跨境活动的恐怖主义预备军的信息等。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布鲁塞尔 森本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