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于11月10日去世,享年96年。 施密特作为政策通而广为熟知,为战后德国在经济实力的支撑下重新在欧洲崛起创造了契机。施密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表现就是其象征。
除了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之外,施密特还与德国出身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构筑了信赖关系。具体成果就是通过1975年在法国朗布依埃城堡召开6国(德法美日英意)首脑会议取得的。
|
前西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 |
这意味着与法国实现和解的西德在欧洲重新作为“大国”得到承认。与此同时在金融市场上“强大货币”德国马克的向心力出现提高。在这种状况下,欧洲出现了货币整合的契机。
施密特在任时正值石油危机时代。施密特推行以重视收入再分配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是经济政策,帮助德国渡过了石油危机。施密特清楚经济实力才是德国的力量源泉。
随着经济方面的崛起,在外交政策上,也开始与追随美国保持了距离,致力于德国自主政策。继承了前任勃兰特总理倡导的“东进政策(Ostpolitik)”。积极缓和与共产主义国家的紧张关系,与此前的敌国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举行了直接会谈。
另一方面,对紧急事态采取了强硬举措。在1977年巴勒斯坦游击队实施的劫机事件中,决定利用反恐特种部队闯入机内。而在前苏联部署中程核导弹之际,不顾党内左派的反对,积极引进了美国导弹。
由于软硬两方面的立场,施密特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者”。对于得到理论和知识支撑的“才智”,政敌也刮目相看,但具有言辞犀利的特点,政权运营始终暗流涌动。
在自己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党内,围绕外交和安全保障的方向,左派和右派的对立此起彼伏,而在经济政策上,围绕是否维持“大政府”政策,与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党不断发生冲突。
从政界引退后,施密特作为评论家而大显身手。作为爱烟人士,嘴里叼着烟出现在讲坛上和电视节目中。虽然多次访问日本,但对于最近的日本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其一贯主张是日本应改善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明确处理战后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赤川省吾 柏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