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看不到出口
2015/08/15
日本保守派的靖国神社算盘
日本对沦为战场的菲律宾等国进行赔偿后,与中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70年代初期,在日本政治界围绕靖国神社的讨论就开始增多。
![]() |
靖国神社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希望洗刷这一“污名”的日本保守派试图通过将靖国神社变成国家管理的特殊法人,使靖国神社成为悼念英灵的唯一场所。为此推出了《靖国神社国家护持法案》,但即使执政党自民党内部也对该法案持消极态度,所以5次向国会提交该法案,但是都未能通过。
苦恼的日本保守派将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作为下一个目标。其想法是如果国家领导人公开参拜靖国神社,那么就能将靖国神社定位为官方的存在。第一位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是1975年的三木武夫,自称新左翼的三木武夫将参拜定位为私人的参拜。
为了实现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保守派开始了一步步的行动。福田赳夫使用首相专用车,在登记本上写上了“内阁总理大臣”的头衔。铃木善幸带领众多内阁成员一同参拜,最后一年并未指明是以公职还是私人身份参拜。
1982年执政的中曾根康弘摸索在不违宪的情况下以公职身份参拜。当时的官房长官藤波孝生设立的私人咨询机构“有关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的恳谈会”85年提交的报告指出不违反政教分离的公职身份参拜是可能的。1985年8月15日首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中增根没有采用“二礼二拍手一礼”的传统拜祭方式。
合祭甲级战犯在水面下进行
与正式参拜等表面行动形成对照的是,靖国神社合祭东京审判的甲级战犯是在水面下进行的。
战后,负责扶助战殁者遗族的日本厚生省将成为对象的战殁者名簿交给了靖国神社。这成为事实上的祭神名单。
1966年,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包括狱中死亡者等)被记载进了战殁者名簿。这是为扶助战犯遗族的生活,基于人道主义判断的副产物?还是日本保守派周到筹备地恢复战犯名誉的措施?是谁在何时通过何种过程,将甲级战犯认定为公务死亡,至今也有不清楚的地方。
当时拿到名簿的靖国神社负责祭祀的“宫司”筑波藤麿将14人的待遇定为保留。但1978年筑波藤麿的继任者松平永芳迅速将甲级战犯定位为“昭和殉难者”,进行了合祭。
靖国神社成为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成为巨大摩擦的开端是1980年代初期发生的围绕日本教科书审查的争端。中日战争中日本军队的行动是侵略?还是进入?在这一争论的过程中,中韩的矛头还指向了靖国神社、随军慰安妇、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等领土主权。当初对日本的批评零星出现,但以中曾根正式参拜为转折点,这些问题被总称为历史问题。
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了对日本的批评。
![]() |
1998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日之际,围绕天皇在晚宴上的讲话内容,中日两政府发生了摩擦。巧妙利用此时浮出水面的日本人的嫌中和嫌韩情绪,将其转变为自身政治能量的是2001年就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
小泉在任5年间,每年都风雨无阻地参拜靖国神社,虽然引发中国的反日游行等,但从日本国内政治的观点来看,日本保守派的支持支撑了小泉长期政权。
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在重新上台后的2013年,进行了任期内的第一次参拜。是将就此结束?还是将再次参拜?安倍不说。安倍的决断也将对历史问题的产生巨大影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