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欧美日和加拿大组成的七国集团(G7)外长峰会4月15日在达成共同文件后闭幕。考虑到中国等,共同文件明确写入“担忧改变现状加剧紧张的单方面行动”,同时表明了加强海洋安全保障的重要性,称“反对通过威慑和强制的力量来主张领土及海洋权利的尝试”。
G7在此次外长峰会上将对中国及俄罗斯的态度上的最低共识写入文件,对外展现了“团结”的姿态。文件没有涉及各国在立场上存在分歧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与对坚持强硬态度的俄罗斯进一步实施制裁的2014年相比,态度更加模棱两可。
|
4月15日在德国吕贝克参加G7外长会议的各国外长(左端)等(reuters-kyodo) |
G7主席国德国的外长施泰因迈尔在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在中东危机和海上安全保障等方面,G7分享了责任与团结”。
对于日本而言,达成针对中国的海洋安保共同文件是此次会议的成果。在会议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开场便表示:“应当尊重法治和和平解决冲突的原则”,主席国德国也从贸易立国的立场出发,以亚丁湾和南海等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为由给予支持。
围绕海上安保,美国也对中国在南海建设军事基地提出尖锐批评,因此,此次将海洋保障内容首次写入了共同文件。但在讨论与中国的关系时,G7各国的立场可能出现分歧的亚投行问题则没有成为主要议题。
针对俄罗斯,2014年的共识文件中明确写入如果就乌克兰问题不为停战提供协助将对其追加制裁,而此次则将表述改为了“是否遵守协议与制裁密切相关”,显示出缓和制裁的可能性,转为敦促俄罗斯软化态度的姿态。
意大利外长真蒂洛尼在与日本外相岸田会谈时指出,“考虑到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有必要打开对话窗口”,从中可以看出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密切的欧洲各国倾向于开展对话路线。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领土纠纷的日本也表示赞同。
关于对俄理应持强硬态度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因为要在国会上围绕伊朗核开发问题说明情况,15日早晨才来到德国吕贝克出席会议。在伊朗问题上,克里表示,“对(最终)达成协议有信心”,克里在吕贝克仅停留3个小时左右,除了伊朗问题以外,没有就其他问题发起讨论。
G7今后能否团结一致也存在不确定性。引领欧洲外交的德国忙于开展继续保持强硬姿态的对俄政策,而即将迎来总统大选和国会选举的美英则越来越将重点转向国内。另外,有关共同文件中写入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对策,还需配合对沙特阿拉伯等进行劝导工作。因此,此次达成的共识能否确保实效性还不透明。
(坂口幸裕、小泷麻理子 德国吕贝克 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