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正在西非等地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虽然传染力等病毒的性质和过去相比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因患者年龄和治疗状况不同治疗效果会出现差异。专家认为,预计病毒的传染力今后不会增强,如果能通过隔离患者等举措来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则能够抑制埃博拉出血热蔓延的态势。
尚无变异的证据
埃博拉病毒为长约1微米(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的带状病毒,通过血液等感染后将向细胞传递RNA(核糖核酸),也被称为“RNA病毒”,与流感病毒属于同一种类。
|
埃博拉病毒(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图) |
专家认为,病毒经过多次感染后会发生变异,但是病毒的性质本身和原来相比没有发生变化。致死率方面,包括疑似病例在内的致死率约为50%,而只计算确诊病例的致死率则高达70%以上。埃博拉病毒共有5种,此次确认的是“扎伊尔型”。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此前曾在中非地区爆发过,致死率最高达到90%,但是此次的致死率仍比过去稍微低一些。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病毒1部的西条政幸部长表示“与中非不同,应该是西非的扎伊尔型病毒吧”。
此次的爆发规模比过去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人口较多的城市地区感染人数出现增多。目前尚无证据证明随着病毒的变异,传染力出现增强。部分医生担心埃博拉病毒能像流感病毒一样通过唾液等“飞沫传播”,但是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的护士堀成美称“如果通过飞沫传播,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更多患者染病”,持否定观点。
有人因疾病而死亡,另一方面,约半数患者将恢复健康。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等对埃博拉持续流行的塞拉利昂的106位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根据接受治疗时的病人血液中的病毒量的不同,致死率存在差异。如果每毫升血液的病毒低于10万个,致死率仅为30%;但如果高于这个数字,致死率将超过70%。杜兰大学的谢非林(John Schieffelin)助教表示,“如果在发病后尽早治疗,生命将能够得到挽救”。
46岁以上致死率达90%
患者年龄越大致死率越高。在20岁以下,致死率不到60%,而46岁以上则超过90%。谢非林助教表示,“老年人经常患有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以及免疫力可能造成影响”。出现头晕和腹泻症状的患者的病情都很严重。
有研究表明,由于决定体质的基因的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基于小鼠试验中,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院(NIAID)的奥村敦研究员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观察感染埃博拉病毒但症状较轻的小鼠发现,修复血管基因的作用很大。奥村研究员表示,“可能有人在遗传上抵抗力较强”。
世界卫生组织(WHO)10月29日宣布,“新增感染有可能正在减少”。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应对措施发挥了效果。谢非林助教指出,“要根治埃博拉,需要尽早发现感染者并加以隔离,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这将是漫长的道路”。毫无疑问将成为长期战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