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时间9月23日于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此前对应对全球变暖态度消极的中美两国,对参与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新框架显示出积极姿态。谈判呈现中美两大国主导的格局,各方为在明年年底之前达成协议加紧行动。日本却尚未确定能源政策,行动显得迟缓。
“我们不是为了谈判而来,而是为创造历史而来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如此要求各国表明态度。
尽管中美此前一直对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目标保持距离,但此次引人注目地展现积极姿态的当属中美两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进行了会谈,呼吁“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应负起特殊的责任”。
张高丽也在演讲中强调将积极履行责任。关于减排目标,张高丽宣布“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并承诺“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改变了以往为优先发展经济而将“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作为减排指标的消极态度。提出将在明年3月底之前公布具体减排指标的方针。
接替《京都议定书》框架的应对气候变化新框架为了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其中,提出各国自主公布指标并开展减排的方针。合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约40%的中美两国显示出积极姿态,这将大大推动谈判的进程。
奥巴马总统希望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己总统生涯的遗产。另外一个背景是,在美国,比煤等的碳排放量少的页岩气产量在不断增加,估计今后可减少碳排放。
中国要想实现习近平政权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就离不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将气候变化谈判作为外在压力,为碳排放设定上限,以此发展壮大环保节能产业,使之成为新的增长领域,就是中国政府的真实目的。
但是奥巴马政权的减排目标能否获得国会支持尚不明朗。而中国视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获得援助的情况不同,也有可能采取后退措施。
(川合智之 纽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