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摆脱谷物“爆买”,或引价格骤变
2023/06/12
1990年代后期仅为1%左右的粮食整体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19%,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摆脱对海外依赖的背景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和中美关系恶化。两国本来就存在贸易摩擦,而且围绕台湾问题的对立加深。
目前,美国的矛头主要指向半导体等尖端技术,农产品并未成为焦点。但是,越来越多观点认为“中国非常担忧如果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对立激化或将导致粮食供应被切断”(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政策研究所的高级主任研究官百崎贤之)。
鉴于中国对自给路线的重视,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李雪莲指出,“中国的进口需求见顶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的谷物进口量在20年间增至约6倍,一直对价格构成支撑。如果采购量减少,世界谷物市场的供需平衡也可能发生变化。中国在截至2025年的5年计划中提出的目标表明,玉米将比2020年实际产量增加435万~11685万吨(2~16%),大豆增加340万吨(17%),分别提高产量。
从中国增产占全球贸易量(过去3年的平均)的比例来看,玉米相当于2%~9%,大豆为2%左右。如果按计划顺利增产、相应地减少进口,将出现供过于求,很可能成为行情下跌的压力。日本等消费国所面临的粮食涨价将有所缓和。
不过,供给过剩未必会一直持续下去。一旦需求下降和价格下跌固定下来,生产意愿就会下降。比如大豆。2007年由于截至上年的价格相对低迷,美国的种植面积减少了14%,结果导致价格暴涨。
中国的自给战略能否顺利推进仍难以预测。适合耕种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的扩张空间达到极限。
也有声音质疑快速增产的可持续性。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员阮蔚表示,“保护环境的政策也是中国的进口粮食的原因之一”,“退回提高自给率的政策会导致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导致的土壤退化”。
在谷物出口国的供给能力下降后,如果中国的增产并未成功,再次转为扩大进口,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价格上涨。无法一蹴而就的中国自给政策,也存在给粮食市场带来新的动荡这一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浜美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