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张石: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及日本药学教授大村智一起获奖,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使中国及世界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们欢欣鼓舞,也再次掀起了肯定与否定中医的热烈的讨论,同时也引起中国人关注日本中医。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曾经有过否定中医的思潮,文学家鲁迅就是代表人物之一。而最近几年,这种思潮在中国再起,代表人物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
|
张石 |
10月9日,笔者在腾讯《大家》专栏中发表题为“日本人为什么不像中国人那样攻击中医?”文章,笔者指出:中医曾一度被采用了德国医学的明治政府忽视,但是从2001年开始,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典型核心课程指南》,指导所有的医学生能够概略说明古老的和药与中药的性能及副作用等;2010年,更进一步要求,要“能够说明中药的特征与使用现状。”《典型核心课程指南》,是为了使课程的内容顺应时代潮流,指导医学生在6年的学习期间应该履修的重点课程的指南,而从2004年4月开始,日本80个医科大学及综合性大学医学系,都开始讲授中医。
“为什么现在文部科学省会做出如此的《典型核心课程指南》呢?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所长花轮寿彦说:‘历史的潮流站在我们一边了。’
明治时代是战争的时代,外科和感染科是重要的,因此德国医学当时很有魅力。而今天慢性病和老化是时代的焦点。花轮寿彦说:“在这个领域中,研究局部的西欧的科学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因此将身心融为一体,着眼于人的整体的中医浮出了水面。”(见2005年1月17日《朝日新闻》夕刊)
而俞天任先生在腾讯《大家》专栏中发表题为“日本有‘中医’吗?”一文反驳拙文,俞先生认为:“因为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总不会去批判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吧?”
那么日本到底有没有中医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中医?俞天任先生说:“‘中医’是中国人相对于西洋医术而对本国传统医术的称呼,也就是“中国的医术”,中国的医术发源于中国,传到了中国的邻国,比如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到后来凡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用筷子吃饭的地方也就都学着中国人吃一样的药。”
那么我们就按照俞先生的这个对中医所下的定义来证明日本有没有中医。任先生又说:“其实日本的‘汉方医’虽然从总体来说属于东方医学,有点像中医,但是中医学传到日本之后日本自己发展出来的,和中医并不一样,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那种似是而非的玄学巫术被全部剔除了,日本的汉方医学其实是一种对中医药典整理的学问,主要是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起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著作里寻找认真的药方和验方治病,所以日本的汉方医学有不少有效的处方。”
按照俞先生的说法,中医就是“中国的医术”,比如说“学着中国人吃一样的药”,那么为什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方和验方就不是“中国的医术”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汉方医”?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