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2019/06/10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当我们考证国际贸易史时,不难发现近代以来一直有两大趋势,第一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派以及新古典派经济学家,他们主张自由贸易,这一主张成了今天全球化的主导思想,全球成立了不下几十个自由贸易协定。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机制,也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另一个是贸易保护主义,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如果完全采取自由贸易,那必将导致一部分国家产业发展受到阻碍。
其实,客观地说,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主义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如果从纯经济的角度出发,为了追求高效率,推动自由贸易成了今天国际贸易的主流。但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完全推行自由贸易,所有国家都会为保护本国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实施保护政策。所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美国总统实施的保护主义本身也不足为怪,问题是此次美国实施的高关税政策是有选择的,仅对中国。
|
说到关税,经济学家们把关税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的关税,称为贸易关税,另一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今天,后者极少,绝大多数都是贸易关税。由于世界的潮流是推动自由贸易,或者说全球化,所以,关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如果说贸易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实施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贸易关税对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小,因为决定贸易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皮,贸易结构是毛,其中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另外,经济学的另一个非常通俗的原理是决定贸易收支平衡的不是关税或者货币汇率,而是本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一个储蓄率高的国家(比如中国),消费率必然被压低,这样其生产的产品和商品无法在国内得到充分消费,结果就是谋求出口,所以储蓄率高的国家往往贸易是出超的。
相反的,一个消费率高的国家(比如美国),通常储蓄率被压低,国内投资率也自然被压低,这样的国家,国内生产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所以只能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和商品,其结果自然陷入贸易赤字。
这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可能美国的特朗普总统并不明白,亦或开打贸易战的目的是声东击西,也就是说其真实的目的并不是纠正贸易不平衡。我们从这段时间美国对中国具体企业实施的制裁可以看出美国开打贸易战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遏止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