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技术、创新和创业
2017/09/14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会将一些貌似相近的词汇随意地结合在一起,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科技,所谓科技实际是科学和技术合成来的。比如中国有很多科技大学,其实,将这两个貌似相近的词绑在一起,细想起来有一点啼笑皆非。科学来自英文的science,也就是五四时期所说的赛先生;技术来自英文的technology。泛泛地说,大学的理科应该是学科学的,而工科应该是学技术的。
同样,创新和创业也不是一回事,创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创新的目的不完全为了钱。创业不一定要创新。那么,中国人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
学技术可以直接带来利益,所以,中国人普遍有动力学技术。创业也一样,80年代初,个人还不能自由创业就有很多人下海,做倒爷,后来这些人成了业主,有的生意做的还有模有样。
但说到理科,说到创新,那就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付出心血的了。改革开放以前的传统教育通常教育年轻人为事业献身,或献出青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迅速货币化,凡事都要用金钱来衡量一下。其实,这种趋势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趋势成了社会的主流,那我们的社会谁还去研究与收入没有直接关联的科学呢?
也许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太快,今天的中国人面对激烈的社会变化都会抱一种边走边看的态度,因为明天的中国社会是无法预见的,所以,很多中国人会想,别人能过得去,我也能。也就是说似乎中国人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总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一个流行的事物很快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但同时也会突然消失。
也许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个人比较喜欢一种娴静的生活,而做研究的人要看清楚一件事物的本质必须对被观察的对象做细心而全面的考察,人云亦云者不适合搞研究。我们的民族不缺天才,但问题是现在的社会氛围使得大家都无法静下心来。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助长浮躁的社会氛围,那就是自上而下地说大话和空话。从小中国人在学校里就被教育成立大志的习惯。其实,传统上说中国人有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叫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我们日常看到的都是大处着眼,我们很少看小处着手。
每到年初,各个单位都要求其大家立志般的树立工作目标。到了年底做总结,目标其实没有实现,结果就用一些模糊的语言来一言以蔽之。企业如此,官场尤甚。久而久之,我们的社会就成了一个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的社会了。
其实,无论是研究科学还是创新,都需要脚踏实地的态度和作风。现在看民国初期的文人和学者,无论是他们的为人还是学风都很踏实,虽然他们的学识深浅不一。
进一步想下去,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社会如此浮躁呢?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