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著名大企业接连陷入危机?
2017/02/27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80年代,中国人最早知道东芝是那款淡草绿色的东芝双门冰箱,后来中日关系恶化,东芝生产的个人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异常发热遭到中国消费者吐槽。但今天的东芝早已不是生产白色家电的制造商了,其主业和强项在于核电等成套设备以及电子晶圆。特别是2006年,东芝撤资5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全球最著名的核电设备公司-西屋公司(Westinghouse),东芝成为最被看好的日本企业之一。
东芝社长纲川智在2月14日的记者会上 |
|
|
可是笼罩今天的东芝公司的好像四面楚歌,根据媒体的报道,东芝公司很可能已经资不抵债,也就是说东芝的资本金(所有者权益)远不够偿还银行的借款。为什么东芝会落到这步田地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家日本的大企业夏普,夏普也生产电子晶圆,同时,其生产的平板电视应该是世界一流。这些年,夏普并没有像东芝那样搞扩张战略,而是稳扎稳打做其主业,遗憾的是夏普的家电以及其他的电子产品虽然质量不错,但承受不了韩国和中国家电企业的攻势,最终夏普被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收购。
这两家日本著名的大企业的兴亡都警示我们一个道理,企业仅仅拥有一流的技术并不等于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企业的经营管理靠的是一套复杂的综合性战略,战略方向错了,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济于事。当然,谈这种抽象的大道理并不能揭开日本著名大企业经营失败之迷。
回来看东芝公司,应该说,东芝落到这步境地有其偶然性,也就是说有不走运的成份。2006年东芝收购西屋公司,从当时的市场环境来说东芝上层所做出的决断没有错,不巧的是2011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福岛核电站爆炸,通过电视屏幕核电站爆炸的惨烈影象传到全世界。那以后,日本国内停止新建核电站,美国的在建核电站加强了安全管理措施,造成原来签订的承建合同随着建设成本提高不能完成。同时,欧洲大陆也掀起了反核运动,这对西屋公司和东芝公司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电子晶圆作为电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各家公司都投入最大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过去的10多年有很多家日本生产电子晶圆的厂家退出了市场竞争,转型做别的产业。东芝因为其规模大,转型的速度快不起来,这可能是造成致命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日本企业的转型也有成功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富士胶卷。想当年世界最著名的胶卷厂商无非美国的柯达和日本的富士,还有一家小很多的樱花胶卷,很早就退出了。我不知道富士胶卷是怎样前瞻到转型的必要性的,显然其管理层是有先见之明的。富士胶卷在缩小胶卷生产的同时,加大投资开发女性用的化妆面膜,据说,其中应用了生产胶卷的技术。柯达胶卷的转型慢了很多,所以,柯达公司已经很少进入我们的眼帘。
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速度可能是最重要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以技术定市场显然要被淘汰,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以市场来定技术。消费者不需要的技术,再先进也白搭。
另一个问题是日本企业普遍存在的,那就是日本的很多大企业在经济高峰期,太成功了,所以,他们不愿意放弃原来的管理模式,总是把经营不善的原因归咎到外因,比如宏观经济减速,日元升值等等。其实,对所有企业来是,外因是共同因素,改善经营主要应该在内部找原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