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生活在国外很少看国内的影视节目,偶尔只是在网上看看国内的影视视频,其实,本身很少看电视,包括日本的电视,这跟个人性格有关,也有工作的关系吧。唯独出差住酒店时会在睡觉前打开电视,与其说是为了欣赏,不如说是打消旅途的寂寞。
|
柯隆 |
但人总是会怀念幼时的人和事,所以我不讨厌回顾幼时和年轻时看过的一些影视作品。那是一种怀旧的心情。我最爱看的就是老舍的《茶馆》和孙道临配 音的《基督山伯爵》,这二位真的很可惜,解放后很少像样的创作。应该说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不缺好的故事,可为什么回国出差总是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呢?我想不通!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是中国人没有欣赏能力?还是中国人没有创作能力?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应该说是一片文艺沙漠,人们需要文化娱 乐,但我们不得不几十遍或几百遍在露天下看《地道战》,《地雷战》,《列宁在十月》,《宁死不屈》。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就是日本的《追捕》,所有人都对现代的日本人和日本刮目相看。我们通过日本电影看到的日本人不再是野蛮的侵略者,个个彬彬有礼,穿着整齐,通过日本的电影和电视剧我们还观察到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被我们的邻邦很好的继承下来。相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批林批孔的中国人文化素养大打折扣了。
应该说80年代的中国人是有谦虚精神的,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韬光养晦。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人作为侵略者又回来了,我说的是在影视作品中。有人说这些年横店打死的日本鬼子比抗战时多得多!中国拍了太多的抗日神剧,电影棚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日本鬼子被消灭。有一个文艺评论家说,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细想来这话有道理。有一个抗日的电视连续剧里八路军战士居然靠扔手榴弹炸掉了日军飞机,如果真有这样的英雄,一定可以参加奥林匹克获得金牌。
最近偶然上网看到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视频,有一部叫《一起打鬼子》的电视连续剧的其中一段视频,总 共2-3分钟。我没有看这部电视剧的全部,只看了这2-3分钟的视频,不排除其被放大炒作,但即使如此当我看完这2-3分钟的视频使我目瞪口呆,无论如何怎么能拍出这样的垃圾和污秽的“作品”。一个社会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可从这2-3分钟的视频我明显感觉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完全丧失了底线。
这个被称为“从裤裆里掏出手榴弹”的视频到底是在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勇敢还是讽刺侵略者的无能?亦或是在抹黑我们的民族。我不能不佩服那位女演员的献身精神,但我不能不为有关人员的无知和无耻感到痛心,他们掌握了那么珍贵的影视资源却如此浪费。我们应该认真面对那段惨烈的历史,我们没有资格抹黑我们的民族英雄和先烈。毕竟来说抹黑敌人就是抹黑自己,如果真的用手榴弹就炸了日军的飞机,那么抗战胜利不应该用八年,而是八天。
其实我在国外看过一些很好的国内的电影,比如张艺谋的《活着》,还有田壮壮的《蓝风筝》,据说这些作品在国内都被禁了,不让公映。如果枪毙这样的好作品,而为“从裤裆里摸出手榴弹”这样的下三滥开绿灯,我不得不怀疑这会把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误导何方?当我们要求日本人正视历史时,我们也应该对历史保持敬畏之心,历史不是儿戏。抗战八年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八年怎么可以被如此丑化?中国人最怕被戴的一顶高帽子就是卖国贼,有人借此发明了爱国贼这个新词,我认为有时候爱国贼比卖国贼危害更大!建议文艺作品再也不要让我们的先烈汗颜了,要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历史的真相!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