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9月11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以“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措辞,强调了中国将争取维持稳定增长。比起增长,更追求改革的推进的 “李克强经济学”受到期待。但在目前,为了推进伴随疼痛的改革,也要确保维持一定增长率成为了压在李总理身上的重担。在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的中国,李克强正面临着“走钢丝”般的政策运营。
在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李克强做了主题演讲。在即将于11月举办的确定今后经济改革方向的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之前,提出了政策的重点领域。
在演讲中,李总理说“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并表示“7.5%左右的增速与过去近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是慢了一些,但从世界范围看,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的高速度”,表现出了维持7%左右稳定增长的姿态。李总理强调,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持续中高速增长并非易事,但实现的话,将会为世界做出贡献。
针对国际社会存在对于中国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担忧,李克强总理自信地表示:“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运行总体是平稳的”,并且表明坚决不扩大赤字,压缩行政开支,透露出了不实施短期经济刺激政策的思路。
|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
另外,作为结构改革的一环,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将向原本由国有企业垄断的石油、金融、通信等领域引入民间资金。展示出了继中石油高管贪腐行为曝光后,将继续推动拥有庞大既得权益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姿态。
李总理的演讲强调了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不变。在表示“改革大势不可逆转”的同时,还在9月9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上发表文章,表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李总理之所以在对外宣传上不遗余力,是因为事事处处都要表明坚持改革的态度。如果不纠正依赖过度投资的体质,凭借市场的力量提高效率,中国经济终将无法维系。这一点不只是海外,也是中国国内的共识,但在现实中,重心往往会向“增长”倾斜。
今年上半年,在经济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李总理没有推出大型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是明确提出了抑制金融风险、缩小企业过剩设备的结构调整路线。但在7月过后,地方和国有企业悲声齐鸣,李总理只得做出了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微调”。
倘若依靠投资的政策出现闪失,“过剩设备”、“泡沫隐患”等中国经济的老毛病还将加重。
李克强总理以工业生产等有所改善的8月份经济指标为例,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好转,但似乎也是在表示:稳定增长已经保住。下面将要实施改革。作为改革的实验田,李总理还亲自主导实现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放宽了区内对于金融和服务业的限制。
推行改革的潮流能否坚持下去?制定中长期改革方向的三中全会将成为关键所在。
(大越匡洋 北京、森安健 大连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