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发布的8月经济统计显示,生产、投资、消费的增长都超过了上个月。中国政府提出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激发了对于需求增加的期待。但制造业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等结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经济形势持续恢复依然存在不透明因素。
|
图为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
“今年下半年,内陆的城镇化将成为动力”,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前景,国有水泥设备企业中国中材的董事长刘志江非常乐观。上半年,受到过剩库存等影响,水泥价格出现下跌。中材虽然也出现了4成的减益,但按照该公司的解读,在铁路建设加速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下,价格也将出现反弹。
以国有企业为中心,大企业的势头之所以出现回升,是因为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支撑经济。在经济发展减速趋于明显的6~7月,政府接连发布了加快铁路建设、旧房重建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虽然没有新增财政措施,但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8月的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0.4%,8个月来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创下了自去年3月以来,时隔1年零5个月的最高增长率,化学、钢铁等重工业带动了整体增长。反映企业生产活动的发电量也在8月同比增长13.4%,增幅在今年首次达到了两位数。
包括建设投资和设备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8月同比增长20.3%。比1~7月的增幅高0.2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9月10日发表的8月金融统计显示,反映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发行等广义筹资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高出25%,显现出了资金需求的恢复。
但是,与投资同为内需支柱的个人消费依然疲软。8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3.4%。比7月略高0.2个百分点,但没有达到去年14%左右的水平。
8月下旬的大连车展。在展销会上,包括4700万元的“车王”英国高档车阿斯顿•马丁在内,销量达到9600辆(增长7.8%),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富裕层的购买欲望依然强烈,但另一方面,贫困阶层的人群也依然庞大。贫富差距拖延了消费整体的回暖。
钢铁和水泥等国内主要制造业的设备运转率停留在70%左右,产能过剩尚未解除。地方政府因“影子银行”流出的资金而承担巨额债务的问题也还在搁置之中。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减速使中国出口的前景也笼罩上了未知数。出于对政策的期待一齐增产,但国内外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导致库存激增、产品价格下跌,过去反复出现的这种恶性循环依然还有重现的可能。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