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是不打算采取行动?还是无法采取行动?在中国经济复苏力度走弱的背景下,由于受全球性货币宽松的推动,海外投机资金正加速流入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呈现束手无策迹象。
|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 |
应尽快提出推进人民币资本交易自由化的具体举措,在2015年底之前实现自由化——中国的《21世纪经济报道》5月21日报道称,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人向国家领导层建议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该报道在网络上传开后,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失业将增加等批评声音不断。人民银行随后进行了辟谣,称报道并不准确。上述报道依据的是,由改革派经济学家和当局有关人士组成的学术组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内部报告,但在市场上,越来越多观点对迟迟未取得进展的金融改革感到失望,认为这可能又是一个广告气球。
人民银行一直反复强调将推进利率和汇率制度改革。但即使是对于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目前都处于观望状态。
背景是日美欧以及新兴经济体正在扩大的货币宽松。滚滚而来的过剩资金束缚了人民银行的行动。
这些“热钱”正避开监管网络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限制,人民银行需要购买流入国内的外汇,作为因此而投放的人民币累计金额,外汇占款余额自去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增加。
随着热钱等大量流入,外汇占款余额将增加,国内流动性日趋充裕。不管中国政府如何进行限制,由于看好人民币升值,海外资金都会不断流入中国。相反,正因为限制资本交易,国内膨胀的资金无法向海外流动。
此外,货币政策的选择也正日趋困难。5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将以往“需始终强调防范通货膨胀风险”的表述改为了“要前瞻性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已经促使通货膨胀风险略微降温。
虽然住宅价格仍然高居不下,但1~4月物价涨幅仅为2.4%,大幅低于政府目标(3.5%)。由汇丰发布的PMI(初值)5月降至49.6,低于50的荣枯线。
中国1~3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7%,与市场预想相反,相比上一季度有所放缓。中国经济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增加。
人民银行是否将像其他国家的央行一样,为刺激经济而出台货币宽松政策?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
|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
5月9日,人民银行在短期金融市场发行了100亿元的央行票据。由于时隔约1年零5个月再次发行央票,货币宽松预期迅速降温。在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流动性日趋充裕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将持续领零敲碎打地回笼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回笼资金并不等于紧缩。要回笼流动性,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为有效,但可能向市场传递出货币政策将转向紧缩的错误信号,因此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
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则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流入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等,进而形成泡沫萌芽。而其根源是当局严格限制汇率和利率的现行制度已经力不从心。
只要中国严格管理汇率行情,投资者就会认为人民币即使贬值,也将维持在一定限度内。只要不采取利率和汇率自由化这一根本性举措,人民银行似乎就难以摆脱困境。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