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货币宽松政策释放的过剩资金充斥全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经济的风险因素这一,物价动态开始受到关注。中国日前发布的1~2月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成,这让人感觉到投资正在拉动经济走向缓慢复苏,但食品等价格开始上涨,而个人消费仍欠缺强劲势头。如果“热钱”流入商品等市场,将进一步推升中国国内物价,进而有可能对尚不巩固的经济复苏步伐构成打击。
继续依赖投资
北京将建设20万人规模的新中心。作为内需扩大支柱,中国领导层提出要推进城镇化。而首都北京也不例外。北京郊外的通州区将重新开发约17平方公里土地,新建住宅、企业和商业设施的聚集地。
目前已经迁走居民2万3000人,同时兴建了新楼房。以投资吸引投资的模式正在对去年10~12月已经触底的中国经济构成支撑。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1.2%,增速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20.6%)。
但另一方面,消费仍然呈现增长乏力态势。显示消费动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零售业销售额)1~2月增长12.3%。与2012年全年水平相比降低了2个百分点。1~2月包含了消费本应大幅增长的春节,因此可以说中国消费放缓明显。中国新领导层推进反腐运动提倡节俭,有观点认为这仅仅对高档食品和礼品等造成了影响,但实际上似乎给消费整体投下了阴影。
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的扩大不可或缺。在消费迟迟无法启动、难以摆脱对投资依赖的情况下,有可能进一步拉低消费的通货膨胀风险却在加强。
紧缩预期加强
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月上涨3.2%,与1月相比涨幅扩大了1.2个百分点。由于创纪录的寒潮和春节长假需求增长的影响,蔬菜等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是,围绕物价的担忧不仅仅来自于这种“内忧”。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外患”。
面对提倡大胆货币宽松政策的日本安倍晋三政权,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应该降低对他国的负面影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释放的过剩资金不仅将流入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市场,还将流入商品市场。这样一来,就将推高资源和谷物的国际价格,进而可能通过进口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由于海外投机资金流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加大,这可能打击中国的出口。中国去年采取了略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越来越多观点开始预测,中国年内将不得不转向加息等紧缩政策。要保持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中国政策运作的难度正与日俱增。
政府调控 房价上涨
房地产行情的过热状态也是中国经济的风险因素之一。经济复苏在房地产市场最早得到了体现,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53个城市(比例约为75%)新建住宅价格出现了环比上涨。此外,1~2月房地产投资也增长22.8%,相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显得更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全国人大开幕之前的3月1日发布了“新国五条”。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得不以消除泡沫风险作为优先议题。新的调控政策在实施之前,已经引发了市民匆忙买卖住房的混乱情况。
“‘征税20%’的实施时期还没确定。建议抓紧时间签约”,北京市的房地产中介如此提醒客户。所谓“征税20%”指的是作为限制房地产交易的举措之一,中国政府宣布统一按住房转让差价所得征收20%的税。目前是“房价总额1%”征税的制度,这将是实际上的强化征税举措。
不过,新政策的实施时期尚未公布,越来越多希望购房者担心,“税负增加的部分可能转嫁到价格上,二手房将会上涨”。同时,越来越多卖家则认为,“由于政府的调控政策,住宅价格将下跌”,结果导致越来越多人加快了交易速度。
最近,大量市民涌到北京市内的房地产登记处。新调控政策的本意是抑制房地产价格,但似乎却产生了带来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北京的一家房地产中介称:“与2月相比,目前二手房价格上涨了约10%”。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