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期货交易“被降温”的背后
2017/09/28
中国的商品期货交易正在锐减。上海、大连和郑州3家期货交易所1~8月的合计成交量同比降低约30%。很多观点认为,原因在于希望抑制交易过热的当局加强了监管。日本国内的有色金属价格等受中国期货行情影响出现波动的状况有可能出现改变。
中国最大的上海期货交易所1~8月的成交量仅为9.3667亿手,同比降低24%。大连降低34%,郑州降低37%。其中农产品交易下滑明显,大连的豆粕、郑州的菜籽粕和砂糖降低50~70%。上海的螺纹钢、镍和铜降低30~40%,大连的铁矿石降低24%。
大连商品交易所 |
2016年11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将钢材和有色金属交易中向投资者收取的保证金提高1个百分点,提高至交易价格的9%。2017年夏季又将螺纹钢的交易手续费提高至5倍。此外,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在2016年提高了铁矿石的交易保证金。进入2017年后,还宣布对违反规定的投资者进行了处罚。此外,8月还提高了焦炭、焦煤的交易保证金。
在中国,押注基础设施需求的钢材和有色金属买盘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11月,上海的螺纹钢价格比2016年初上涨了70%。随着保证金提高,螺纹钢价格一度趋于平稳。但2017年夏季价格上涨趋势加强,交易所似乎再次加强了监管。
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彰显出当局对于投机过热导致行情剧烈波动的警惕感。鉴于2015年的上海股市暴跌,中国政府限制了股指期货的交易。被迫流出股市的资金涌向房地产,一部分也流向了商品期货市场。
进入2017年9月后,中国政府全面禁止了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进行融资的“首次代币发行(ICO)”。显示出千方百计控制流入各种市场的投资资金的情形。
熟悉中国状况的伊藤忠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武田淳表示,“当局对于物价上涨和对消费者的打击很敏感”,分析称政府担心对现货价格产生影响。认为政府“在所有市场都寻求遏制过度投机”。
中国作为最大规模的消费国,被认为正寻求掌握国际商品期货定价主导权。日本的相关人士表示,“中国为了确立价格指标,正试图打击投机,保护和培育商品市场”。日本国内的铜和钢材等工业原材料的价格越来越容易受到中国等海外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海外的价格剧烈波动趋于平稳,有助于维持日本国内的价格稳定。
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从2016年全球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包括期权在内)来看,上海居第6位,大连居第8位,郑州居第11位,垄断了亚洲前3位。合计成交量增至10年前的11倍。一方面,预计2017年排名将会下滑,同时全球整体成交量的增长也有可能踩下刹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