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9日于北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清退“僵尸企业”。李克强将“僵尸企业”明确定义为连续三个财年持续亏损的企业,并要求通过同行业间企业的合并重组及破产等多种手段淘汰“僵尸企业”。推进经营低效企业的清理,凸显出了中国政府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的姿态。
2016年是中国新的5年计划实施的开篇之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本届政府将着眼提升经济质量,探讨将新的5年规划实施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从7%调整为6.5%~7%之间。显示出欲将政策的重心从稳增长转向调结构。而清退“僵尸企业”正是其中一环,只是此举也潜伏着颇多风险。
中国的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的高潮已告一个段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7~9月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6.9%。
在中国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就中国企业称:“2016年会更容易出现企业债违约”。并特别强调要对负债率较高的金属、能源、房地产开发及建材等行业提起注意。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公司债信用评级降低的案例正在增加。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10日中国公司债被降低评级的企业同比增加52家,高达156家,创出新高。
消化“僵尸企业”的过剩负债和设备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但是在此过程中一旦对金融风险的应对发生偏差,中国经济就可能受到意料之外的重创。
日前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未能偿还于11月12日到期的短期融资债务,导致公司清盘还债,也成为了中国大陆首起融资债务违约事件。
中国的投资者至今似乎已经习惯一种思维方式,认为在市场危及的时刻政府会紧急救市,习惯了政府的这种非契约保证。但是在实际面临融资债务时,企业不一定能够得到政府的救助,投资者感到困惑。
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胡一帆认为2016年世界经济有三大风险,中国经济的意料之外的下滑将是其中之一。他指出应尽早处理和管控中国企业的过剩债务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支局 土居伦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