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性的10家大企业的经营者9月25日访问日本,先后与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和经济界高层举行了会谈。此次访问由中方提出,在一系列的会谈中,显示出希望加深企业间交流、改善中日关系的态度。在中日关系持续对立的背景下,中方也开始摸索修复关系。
中信集团(CITIC)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与丰田汽车开展了多项合作,希望继续和日本经济界加深交流、促进合作。
中国投资公司(CIC)总经理高西庆表示中国对日本的投资并不充分,希望扩大投资。
在与日本最大经济团体经团连会长米仓弘昌等人的会谈中,中方强调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常振明邀请日本企业高管访问中国,表示希望在中国的环境问题、污水处理和医疗等领域加强合作。米仓弘昌回应称“环境问题是日本在70年代经历的问题,希望进行合作”。日本方面,由日本大企业组成的日中经济协会计划11月派约100位企业高管访问中国。
|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左)与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右) |
中方代表团还访问了首相官邸。菅义伟呼吁“在多个领域以伙伴的身份开展合作”。同时表示“希望加深日中企业界人士的交流,使日中关系再上一个台阶”。
自去年9月日本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以来,中国经济界也弥漫着避免与日本进行交流的氛围。因为被视为“亲日”很可能成为一种经营风险。不过,由于中日关系恶化对两国间的商务产生了消极影响,中方担心陷入“政冷经冷”的观点也开始增多。中日关系此次对立已过去1年时间,如今在中国国内,曾经一度出现的危险气氛逐渐平息。
据称,日方通过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长谷川闲史的特别顾问—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青木昌彦,从几个月前开始调整此次会谈。同友会与中方代表在会谈中就两国的经济政策“李克强经济学”和“安倍经济学”交换了看法。
参加此次会谈的中方成员都是知名企业家,与中国政府关系匪浅。中信的常振明董事长曾担任过中国建设银行的行长职务。千博集团董事长蒋晓松在将最初的海南省博鳌论坛培育为“亚洲达沃斯会议”方面功不可没。一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认为“代表团之所以访日,无疑是受到了中国领导层态度的影响”。
不过,即使中日间经济交流开始展开,也不见得中日整体关系会得到发展。在日本,10月将迎来靖国神社的秋季例行大祭,中国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非常警惕。另外,年底之后的防卫大纲的调整以及允许行使集团自卫权的讨论也牵动着中国的神经。中国领导层认为,如果不迫使日本做出退步将招致舆论的批评,因此,中日要真正实现关系正常化似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访问日本的中国企业高层涵盖了金融、制造业、房地产和媒体等广泛领域。其中包括中信集团(CITIC)和三一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像凤凰卫视那样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
中信集团是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参与成立的政府下属金融集团。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在承担加强与日本金融机构交流、吸收发达国家金融经验等的职能。最近,通过旗下的投资基金等,正积极致力于对日本企业的出资和收购。
此外,从事液压挖掘机等制造的建筑机械巨头三一集团与日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三一重工在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时免费提供了冷却用泵车,并由此在日本受到关注。该公司的油压设备等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从日本企业采购,三一集团高管以前就曾表示希望通过与日本企业的交流,吸收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经验。
房地产开发企业千博集团正在北海道等地从事度假村开发。对中国企业而言,中日关系的冷却也在成为影响商机的事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