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车展越来越不“国际”,唯独中国不同

2023/09/18


  全球的国际车展正迎来转折点。正在举行的北美国际车展(底特律车展)上,美国企业的纯电动汽车(EV)展示引人注目,而日本和欧洲企业大多缺席。在德国和日本的车展上,偏重本国的趋势也在加强。随着各国纷纷开始培育本国的EV产业,车展的国际色彩逐渐减弱。此外,对不断增长中国车企的警惕感也在提高。

   

  底特律车展9月13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开幕。在美国政府致力于培育EV产业的背景下,以总部位于密歇根的通用汽车(GM)、福特汽车为中心的大型汽车厂商均展出了EV。还在室内设置了试驾路线,使到场者能够体验EV。特斯拉也时隔7年再次参展。

   

底特律车展一直被定位为与东京和德国并列的五大车展之一(9月13日)

   

  形成对照的是,日本和欧洲汽车厂商的存在感较弱。从日本企业来看,没有面向媒体召开说明会的品牌,由汽车企业主办、展示车辆的只有丰田。本田的展台仅由当地销售店负责。没有一家海外厂商发布新车型。

      

  底特律车展是北美最大的车展,一直被视为与东京和德国并列的五大车展之一。底特律车展曾经聚集全球的车企,但近年来参展企业正在流向以IT为中心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

      

  国际色彩正在淡化的不仅限于底特律车展。在9月10日闭幕的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欧洲车企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以外的海外车企缺乏存在感。

     

  从即将于10月下旬开幕的日本移动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原东京车展)来看,截至9月15日,日本以外的参展企业也仅限于中国EV企业比亚迪(BYD)等5个品牌。主办方日本汽车工业会宣称力争最终吸引20家海外车企参展。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有20家海外车企参展。

   

  关于车展越来越偏重于本国的背景,除了因新冠疫情和中美对立,导致供应链割裂加剧之外,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EV产业也是原因之一。

      

  主要国家正在政企携手吸引EV产业。美国实施通胀削减法(IRA),对北美生产的EV给予税收优惠。除了向EV等新能源车生产投入高额补贴的中国之外,东南亚各国也在积极培育EV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EV车型本来就很少的日本企业今年相继放弃参加北美和慕尼黑等各车展。

    

  中国车企将走上扩张路线。在4月举行的世界最大汽车展会、上海国际车展上,除了相继发布新款EV的中国车企之外,还有包括日本和欧美在内的全球约1000家汽车相关企业参展。伴随国际色彩加强,在各家车展中,上海车展的存在感也进一步提高。

    


  

  在其他国家举办的车展上,中国车企的势头也很明显。虽然没有参加底特律车展,但在慕尼黑车展上,中国参展企业的数量增至上届的2倍以上。

      

  在8月中旬的印尼国际车展上,中韩车企相继发布了新款EV和本地化生产的消息。乘用车共有29个品牌参展,其中中国品牌最多,达到10个。借助印尼政府的EV销售鼓励制度,中韩车企正在日本车占到9成份额的印尼市场发起攻势。   

       

  中国车企正在利用本国补贴提高成本竞争力,并以低价为武器抢夺欧洲市场份额。在中国生产的EV中,3万欧元以下的相对便宜的EV占到整体的7成。

  

  欧盟(EU)成员国抱怨称,如果廉价的中国EV在欧盟地区广泛流通,将损害欧洲车企的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3日在欧洲议会表示,把中国生产的廉价EV涌入欧洲视为问题,将调查中国的补贴是否阻碍了竞争。欧盟规定,如果认定在区域外获得补贴的进口商品以不公平的低价对欧盟区域内的产业造成损害,可以对其征收关税。

      

  旦从供应链整体来看,难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度也是实情。中国车企在车载电池领域掌握着全球6成以上市场份额。如果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度,EV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  

    

  日本东海东京调查中心的高级分析师杉浦诚司表示,“在围绕EV的主导权之争中,今后国际车展将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弘扬国威的平台发挥作用,二是传播包括汽车以外的移动出行产业理念”。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上梓、堀田隆文 纽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