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看中国出口环境趋冷
2015/11/05
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在中国广州市举办。广交会上汇集了服装、家电产品、电子汽车零部件、食品以及日用品等众多来自中国本土的商品。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中国厂商宣传本公司产品,开展贸易谈判,签订出口合约。广交会上的成交额成为今后半年中国出口动态的风向标。
此次约有2万4000家中国厂商参展,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17万名采购商。其中经济前景不透明的欧洲采购商同比减少了10%以上,成交额也大幅下滑。
自2012年春季之后,成交额已连续8届同比下滑。本届甚至接近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春季广交会创下的最低纪录(262亿美元)。目前仍看不到复苏的迹象。
背景是中国国内的人工费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中国产品和东亚等地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前往中国采购商品的海外采购商呈逐年减少趋势。
此外,中国的重要出口对象新兴国家的经济减速也构成沉重打击。
销售汽车照明设备的一名浙江女性销售人员表示,“来到本公司展台的采购商比春季广交会减少了20%,尤其是货币贬值的巴西采购商更是一下就少了,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也少了很多”。
由于海外采购商人数的减少,中国厂商之间掀起了客户争夺战。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厂商将被迫签订低价合同,盈利性进一步恶化,出口环境愈发严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广州 中村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