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18类重要产品全球份额增加

2023/09/04


      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的存在感进一步提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调查了2022年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全球份额,在尖端材料和纯电动汽车(EV)等18个品类的全球份额方面,中国企业的份额提高。占全球经济4成的中美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角度加强了保护主义,但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供应链摆脱对中国依赖的难度正进一步增加。

      

    

      此次,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以全球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最终产品、服务、核心零部件、材料等63个品类为对象,实施了2022年“主要商品和服务份额调查”。其中,包括中美展开激烈竞争的半导体相关领域,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的纯电动汽车领域等。

  

      在对各品类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进行梳理后发现,在纯电动汽车、电池用材料、液晶面板等18个品类中,中国企业的份额增加。中国企业所占份额在总体中超过3成的品类达到13个。

  

      美国拜登政府于20228月通过了《通胀削减法》(IRA),决定在能源安全保障和气候变化领域支出约3690亿美元。针对本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设置了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致力于将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定国家从供应链中剔除。

  

      中国企业明显崛起的是纯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方面,排名靠前的中国3家企业的合计份额达到27.7%,反超居首位的美国特斯拉(18.9%)。特斯拉的份额下降3.4个百分点,而比亚迪的份额从6.9%扩大到11.5%,升至第2位。

  

      纯电动汽车使用的重要材料——锂电池用绝缘体方面,在排名前五的企业中,4家是中国企业,合计份额占63%。排在第2位的中材科技的份额为11%,与未能跻身前五的2021年时相比份额大幅提升。

    

      比亚迪的车载锂离子电池的份额也由7.7%扩大到了14.4%,包括该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占6成以上的份额。在纯电动汽车的供应方面,从上游到下游均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的局面明显。比亚迪828日公布的20231~6月财报显示,净利润为10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目前仍保持良好势头,7月将在巴西建设纯电动汽车等工厂。中国排名第4的国轩高科(Gotion)公布了2023年内启动德国工厂的方针等,可见在纯电动汽车相关领域摆脱中国依赖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纯电动汽车(EV)领域,比亚迪等中国企业的合计份额已经超过美国特斯拉

       

      实际上,与中国对立加深的美国的经济界的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除了美国苹果等将供应链由中国分散到印度的动向外,美国大型风险投资(VC)企业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6月决定剥离中国部门,分别独立运营中美基金。


  

      另一方面,20235月访问中国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与中国高官举行会谈,表示“反对脱钩,将扩大中国业务”。

  

      在半导体领域,2023年实施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企业截至71日达到14家,筹资额超过1万亿日元。美国美光科技在中国投资43亿元在半导体工厂新引进高性能的封装和检测设备等。中美间的业务也存在活跃的动向。

  

      在作为通信基础设施核心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基站)领域,受到美国制裁的华为的份额下降。虽然仍排在首位,但份额由34%下降至31%。

  

      虽然中国也有16个品类的份额下降,但降幅最大为4%左右。其中,智能手机及家用空调的份额依然超过3成。

  

      全球份额居首的品类的数量方面,美国为22个,中国占16个。日本比2021年减少1个,止步于6个品类。

  

      熟悉经济安全保障和地缘政治学风险的普华永道(PwC)日本公司高级经理Kumiko Pivet说:“为了分散风险,在各供应地区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很重要”,在此基础上指出:“也出现了向中国国外转移生产的动向,在有关军事力和国力的尖端技术领域,中国企业的份额今后也可能下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