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资金“爆买”日本股
2024/02/20
在2024年的东京股市,某些大盘股出现惊人的上涨。被视为买入主体的是被称为“Oil Five”的海湾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SWF)。在伦敦和中东,面向主权财富基金的日本股票交易显示出久违的盛况。
以拉动日经平均指数上涨的Tokyo Electron为例,2024年的涨幅达到40%,明显高于日经平均指数(上涨15%)。究其原因,可以从某个指数中窥见一斑。
“FTSE Japan 100 Shariah Index”由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日本企业构成,中东资金将其选为投资对象。截至1月末,该指数配置股票的首位正是Tokyo Electron。排在第2位的信越化学工业、第3位的日立制作所等,排名靠前的均为自2023年4月以来拉动日经平均指数上涨的股票。
![]() |
对于这种不顾短期的过热迹象、犹如主动推高股价的买入行为,市场相关人士瞠目结舌。很多观点认为,这可能是调整投资组合、从1月开始采取行动的大规模海外投资者--石油资金的买入。
在伦敦和迪拜,目前为了从中东基金获得日本股票的投资委托,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夺战”。
对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采访显示,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为了获得超额收益(Alpha,超过与指数挂钩的被动投资的收益),正在全面扩大选择日本个股的主动投资。
此前,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以被动基金为基础,追加了追求长期高回报的私募股权投资(PE、未上市股权)。最近的“趋势则是通过自主投资以量化分析来选择股票,对被动投资加以补充”(迪拜的证券公司)。今后的焦点是主动投资的外部委托的增加。
![]() |
沙特阿拉伯的财政大臣贾丹担任主权财富基金的董事会成员 |
目前最大的活动是由旗下拥有沙特证券交易所的沙特交易所集团(Saudi Tadawul Group)从2月19日开始在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沙特资本市场论坛”。沙特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的董事会成员、沙特财政大臣贾丹(Mohammed al-Jadaan)针对沙特资本市场和资本流动所作的演讲是重头戏。
数家日系投资公司等金融相关人士从伦敦基地前往沙特当地,努力维持和开拓人脉、收集信息。一位高管干劲十足地表示,“希望利用(日本)股价上涨的东风,在当地构筑信赖关系,获得外部委托”。据悉,在日本股票的外部委托方面,日本和海外合计有数十家投资公司展开激烈竞争。
中东海湾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资产因油价走高而正在膨胀。调查公司Global SWF的数据显示,2023年达到共计4.1万亿美元,比2018年增加了6成。占世界主权财富基金资产总额的4成。预计到2030年,海湾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将增加到7.6万亿美元。
Global SWF在2024年的年度报告中分析称,被称为“Oil Five”的5只基金起到拉动作用。包括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阿联酋(UAE)的Mubadala Investment、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阿布扎比控股公司(ADQ)、卡塔尔投资局(QIA)。它们占到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等2023年新增投资额排名前10位的一半。
![]() |
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2024年1月) |
各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增加对日本的投资。在2023年的新增投资目的地中,日本(54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829亿美元)、英国(158亿美元)和澳大利亚(73亿美元),排在第4位。对美英澳的投资额与2022年相比减少,而对日本的投资额增加了63%。
据悉,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持有欧美、中国、印度的股票,作为新增资金的投资目的地,正在选择投资仍然不多的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
实际上,Oil Five不断买入日本的个股。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正在增持光荣特库摩控股(KOEI TECMO HOLDINGS)的股票。1~2月的16个交易日内买入了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从2023年底的6.7%提高至7.7%。截至2023年6月还持有8.6%的任天堂股票。卡塔尔投资局(QIA)在2023年6月也宣布取得KOKUSAI ELECTRIC股票。
![]() |
以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中东资金成为搅动世界市场的存在。1980年代率先推进海外投资的科威特和拥有巨额资产的沙特阿拉伯货币局(SAMA)一直在买入日本股票。据悉,在2000年前后的IT泡沫期,光通信(HIKARI TSUSHIN)的股价暴涨的背后也存在中东资本。
这次会给日本股市带来什么?目前,中东基金之所以选择主动投资,是因为东京证券交易所提出改善企业PBR(股价净值比)低于1倍的情况。据悉,东京证券交易所认为,根据经营状况的优劣,企业的股价将容易拉开差距。预计将出现根据是否被投资者所选中,而导致企业股价分化的行情。
中东知名主权财富基金的一位管理者表示,“伦敦基地都是被聘用的专业人员。虽然王族偶尔会来,但我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们”。在有些主权财富基金,如果2年左右没有取得成果,就会被解雇,解雇管理者的事例也很多。争取获得委托的日本企业的投资能力也受到考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西康平 伦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