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解析揭示为何日本人酒量小
2020/05/09
日本人有哪些特征?基因解析技术和人工智能(AI)的进步正在不断弄清“日本人的本质”。日本人进化为不善饮酒等情况浮出水面,同时还发现了即使是日本人也能划分为本州型和冲绳型等多样化群体的可能性。
很多日本人被认为酒量小,这是进化的结果。大阪大学的教授冈田随象等人在1月发行的英国科学杂志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 |
研究人员解析了17万名日本人的基因组,找到了在过去1万~2万年里配合周围环境而产生变化的29处。基因组本体是2条链相连的DNA,以4个“文字(碱基)”记录遗传信息。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文字偶然被改写,身体等将发生变化。
日本人变化突出的是产生与酒精代谢有关的“ADH1B”和“ALDH2”等酶的部位。酶可以分解酒精与喝酒后体内形成的有害物质乙醛。如果酶的作用减弱,有害物质将难以减少,成为所谓的“不善饮酒的体质”。
![]() |
此前,日本人不善饮酒的体质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发现。解析数据阐明了每经过一代、不善饮酒的变化都在基因组中持续累积的情况。有可能是经过漫长时间,酶不再发挥作用,结果演变为不善饮酒的如今的日本人。冈田教授表示,“可以说日本人随着进化而变得不善饮酒”。
但是,关于为何不善饮酒有利于生存下来,冈田教授表示“不清楚”。一种说法认为,开始种稻子时代的日本人受到水田中的寄生虫和变形虫困扰。不善饮酒、难以分解有害物质的身体或许更适合将寄生虫等从体内排除出来。
通过基因组解析弄清的是,数百万年前在非洲诞生的人类分散到各地区、分别获得各自特点的情况。
大阪大学等调查英国11万人的数据发现,欧美人进化为个子更高。
![]() |
有分析认为,这还与吃面包的习惯有关。冈田教授推测称,“或许是欧美人大量食用面包,使身体变得更高大和强壮”。
借助人工智能,还获得了重新看待日本特点的发现。虽说是日本人的基因组,但每个人的差异达到100万处以上。人工智能注意到17万人基因组的共同点。大体来说,可分为以本州为中心和以冲绳为中心的2个群体。
这种差异似乎受到数万年前从东南亚移居日本的人和数千年前来自朝鲜半岛的人影响。冲绳县由于饮食方式的欧美化,略微肥胖的人很多,但基因组显示的冲绳群体的面貌是“身体较矮、偏痩”。人工智能显示,冲绳的群体可以进一步分为小群体。基因组解析显示出日本人的面貌意外地丰富多彩。
![]() |
日本酒(资料图) |
解析基因组不仅是因为想要了解日本人的演变,还希望应用于医疗。日本虎之门医院的院长门胁孝2019年宣布,在担任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期间,携手理化学研究所和大阪大学等调查了约20万日本人的数据,新发现了28处提高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部位,与欧美人相同的只有几处。2型糖尿病的患者多见于日本。
之前一般认为日本人的这些部位和欧美人几乎相同。这是因为此前只能解读进化过程中频繁发生的变化。但通过研究,大量发现了日本人的罕见变化。门胁表示,“与欧美人的差异终于被发现”。对于日本人来说,降低血糖值的胰岛素相关蛋白质发生变化,结果对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的药物容易对日本人生效。
欧美在基因组和疾病研究方面领先,但遗传背景不同的日本人的疾病机制和药物的效果与欧美有所不同。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表示,日本人如果存在偏瘦的倾向,就容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如果日本人发胖,则容易患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九州大学的讲师秋山雅人表示,上述研究“可能有助于预防发病”。
东北大学等公开了日本人特有的基因组序列。根据这一数据探索基因组的哪些地方不同,有助于查明疾病的原因。
在海外,美国和英国正在以100万人以上的规模推进基因组解析,试图用于癌症和生活方式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解析数据不仅能把基因组显示的地区特征用于新药和预防医疗研究,或许还将为我们解明人类进化的历史。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草盐拓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