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吉野彰的“刚”与“柔”

2019/10/11


  “请帮我签名!”、“可以和您合影吗?”在旭化成的名誉研究员吉野彰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9月底,东京学艺大学附属高中内,吉野被要求签名的高中生们包围,他满面笑容的和同学们合影。这是吉野从2018年开始在该校实施的特别授课结束后的景象。

   

  坐在后面旁听的一位学生母亲在大学时学的是化学专业。她表示,“吉野先生是我崇拜的人。没想到能这么近距离看到(吉野先生)”。不同于与吉野合影的女儿,在被问及“要不要和吉野先生握手时”,这位母亲表示,“不了不了,吉野先生可是伟大的人”。

     

旭化成的名誉研究员吉野彰在进行特别授课(东京都世田谷区的东京学艺大学附属高中)

   

  关于对吉野的印象,学生们说:“虽然是做出伟大发明的人,但是却很平易近人”。吉野自己也表示,研究者需要“刚柔并济”。

      

  吉野在2018年授课时曾这样说:“在研究碰壁时,一定要有顽强克服困难的刚硬一面。但是只有刚硬的话容易折断,所以还需要柔软的部分。用大阪方言来说就是‘万事总会有办法’。刚与柔的平衡很重要”。

   

  吉野“刚”的部分从讲课时的发言就可以看出来。

    

  “我小学时看了迈克尔·法拉第写的《蜡烛的故事》后,抱着在化学方面不输任何人的心情度过了高中时代”。

      

  “从出生到高中一直生活在大阪。大学在京都度过。对东京曾怀有排斥和敌对的情绪”。

     


         

  另一方面,吉野给学生看了自己在公司运动会和酒会上的照片,表示“白天就埋头研究,玩的时候就尽情玩”,透露出“柔”的一面,引得学生们发笑。

      

  此外,据旭化成的员工讲,吉野酒量很好。据说他喝酒时开始会喝啤酒,然后就一直喝烧酒。

         

  笔者曾两次聆听吉野的授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京都大学上学时加入考古学研究会的事。吉野就是在这里遇到了妻子久美子,他学到了“通过回顾过去来发现未来的假说”。

   

  据吉野介绍,为了掌握遗迹的全体面貌会进行挖掘周围的沟渠、确认地层这种试验性的挖掘调查,他表示“由此学会了盲目无计划地实验行不通”。

    

  当被笔者提问“下辈子还想当化学家吗?”吉野回答说:“化学还是理工科暂且不论,总之我想成为一名创新者”。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木村恭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