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飞机产业也展开电动化竞争
2020/09/22
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飞机行业,电动化技术的开发已经早早启动。日本IHI开发了可以让飞机设备的电动化比例进一步提升至最大超过9成的系统,力争2030年中期投入实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启动了全球最快的电动小型机实证试验。能否瞄准后疫情时代凭借低燃耗技术走在行业前面,将对制造商的兴衰起到关键作用。
IHI开发的是在使用普通飞机引擎的情况下、空调等其他设备实现电动化的系统。该公司开发了用于燃料泵的高输出功率马达和空冷式散热技术等,并将其结合起来。设想以此替换使用燃料的以往产品,在广泛普及的美国波音“787”上,可使燃效提高4%以上。
每年可削减50亿日元成本
虽然看起来只有4%,但对航空公司来说,却是很大程度的成本削减。燃料费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占2成。飞机飞行时,引擎消耗燃料较多,而在地面上和降落时,其他设备的燃料消耗约占95%。
![]() |
全日空(ANA)控股和日本航空(JAL)每年的燃油费等高达2000~3000亿日元。虽然IHI的系统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实用化,但如果有半数飞机采用该系统,每年能削减50亿日元费用。
IHI力争最早2030年中期实现实用化并向波音等提供。波音787飞机上实现了空调等诸多设备的电动化,飞机系统的电动化比例高达77%,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据悉,通过引进IHI此次开发的技术等,电动化比例可以提高到94%。
IHI的竞争对手法国赛峰(SAFRAN)和美国柯林斯航空系统(Collins Aerospace Systems)也在开发电动空调和电力推进系统等。在这种形势下,IHI将凭借新一代技术夺得先机。
![]() |
另一方面,飞机引擎的电动化因续航里程较短等原因,被认为与其他设备相比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投入实用,不过大型企业已开始对尖端技术进行投资。
罗尔斯·罗伊斯已开始开发电力驱动的飞机的样机。时速达到480公里,在电动飞机中属于全球最快。乘坐1人的情况下,充一次电可飞行约320公里,相当于伦敦到巴黎间的距离。
另外,罗尔斯·罗伊斯最早将于2023年推出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的用于小型螺旋桨飞机的电力推进系统。力争到2050年在新一代机型上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初创企业的存在感也在增强。6月,开发电动飞机的美国Bye Aerospace试飞了搭载罗尔斯·罗伊斯电力推进系统的双座螺旋桨飞机。为了取得适航认证,将从2021年起正式开展试验。新兴企业有可能跻身此前大企业占主导的飞机市场。
![]() |
美国Bye Aerospace的小型电动飞机搭载了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的电动推进系统 |
航空公司本来就对可降低燃油费的高燃效机型存在需求。近年来,环保限制趋于严格,各家航空公司都在引进电动化技术。
挪威的威德罗航空提出的目标是,2030年之前实现短程飞机的电动化。瑞典的机场企业计划在2030年之前,把国内航班限定为不含化石燃料的机型。
不断引进小型飞机
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在短期内,航空公司收益恶化,出现负增长。2020年4~6月,日本航空和全日空合计亏损2000亿日元。美国3大航空公司也合计亏损约1万亿日元,各家企业将加快降低成本。在制造商方面,欧洲空中客车放弃了开发采用电动化技术的飞机。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电动化将提前实现。在航空公司之间,一方面推迟采购大型飞机,另一方面推进引进支线飞机等小型飞机。小型飞机的电动化需求有可能提高。
另一个推动电动化的因素是欧盟的政策。欧盟将“绿色复苏”(考虑到减少碳排放的经济复苏)作为新冠疫情下经济重建的核心。法国政府在针对航空公司的救济条件中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融资条件,要求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集团(AIR FRANCE-KLM GROUP)2024年之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5成。此类动向在欧洲区域内将越来越普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