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口铁路产业要靠“软实力”
2019/08/26
在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推进铁路网建设的背景下,日本企业积极致力于出口铁路运行经验。三井物产、JR西日本等企业向巴西铁路公司出资200亿日元,成为第一大股东,开始改善巴西的铁路运行情况。在车辆出口方面,与中国和欧洲的大型企业相比,日本企业经常处于劣势。日本企业考虑以优势领域为立足点保持存在感,比如紧凑型列车运行时刻表的管理系统等。
![]() |
近日,三井物产、JR西日本及日本海外交通与城市开发事业支援机构(JOIN)获得了巴西铁路公司Supervia的运营公司约90%的股权。日本企业在2014年以后间接性地出资累计超过了20%。此次改为直接投资,增加了持股比例。
据三井物产介绍,这是日本企业首次对海外铁路公司出资超过一半。
Supervia在里约热内卢运营5条线路,线路长度达到270公里。严重晚点等情况时有发生,被铁路的竞争对手长途大巴抢走了很多乘客。2000年代初日均100万的乘客下滑到了约60万人次。
日本企业联盟以掌握经营权为契机,三井物产交通项目部长志水靖表示,“我们将全面引进日本的运行经验,保障稳定经营”。首先每年投资约30亿日元引进新型信号系统。增加可以掌握电车行驶位置的地点,进行精细管理,以便按照列车运行时刻表保障正常运行。
缩短前后运行的电车之间的距离,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运行数量。还计划更新线路的保养方式和电气系统设备,减少停运情况。
随着新兴市场国的人口增加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全球铁路市场预计今后会持续扩大。欧洲铁路产业联盟认为到2023年将持续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
日本是年度铁路用户占到全球总体30%的铁路大国。在东京,高峰时间段每两分钟就有一班列车,在制定紧凑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国家苦于交通堵塞和大气污染。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日本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实际曾发生过一次以“日本品质”赢回信任的案例。住友商事和三菱重工业2018年11月以约350亿日元获得了菲律宾马尼拉城市铁路3号线的保养业务订单。两公司在1990年代建设了该铁路,也一直负责保养业务,但菲律宾政府为了削减成本,更换了委托方。结果频繁发生脱轨等事故,再次由住友商事等拿下了该业务订单。
也有日本企业以人才培养为契机,努力获得海外的运营订单。东京Metro在经营计划中提出要将运营经验推向海外。7月邀请13名菲律宾运输部的职员到东京研修。
![]() |
菲律宾政府2019年度内将开设“铁路培训中心”。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区纵贯南北、长达25公里的地铁将于2025年开通运营。此外,还有其他线路计划,今后10年需要1.5万名相关人才。
东京Metro通过制作课程培训计划等帮助培养驾驶员和车站工作人员。为了实现高密度的列车运行时刻表,让乘客在一定时间内上下车,车站工作人员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参加此次研修的菲律宾运输部的毕兰迪(音译)对日本充满期待地表示,“在菲律宾能够进行这种指导的人很少”。
![]() |
JR西日本等日企开始改善Supervia的运营管理 |
日本企业的铁路出口以2007年运营的台湾新干线为开端,日立制作所还向英国高铁交付过车辆,拿到过信号系统和保养业务订单等,提升了日本整体的业绩。
不过,车辆出口竞争环境严峻。2015年中国两家国营铁路车辆厂商合并,诞生了全球最大的铁路车辆企业中国中车(CRRC)。2017年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曾表示要合并,由于没得到反垄断部门批准而未能实现。海外企业在扩大规模方面走在前面,正不断提升成本竞争力。
欧洲大型企业也往往将车辆制造、运行、相关设备等相关领域整合到一家公司。日本拥有同样体制的只有日立。日本企业要想充分利用运行经验维持竞争力,似乎还需要探讨在规模和功能两方面提高效率的业务运营体制。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世濑周一郎、西冈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