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在中美贸易战下调整生产体制

2019/01/09


      受中美贸易战余波的影响,世界车企已开始调整生产体制。瑞典沃尔沃汽车等将生产的一部分从美国转移至中国。欧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将在美国设置整车工厂。另一方面,丰田所处的立场很难,不得不在中美的夹缝之间保持包括日本在内的平衡。各车企在世界范围建立了高效的生产体制,但正在因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行动而动摇。

  

  沃尔沃、宝马美国生产转到中国

  

     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决定在2019年内在中国黑龙江省工厂生产高档轿车“S60”。S60是2018年6月建成的美国卡罗莱纳州工厂生产的车型。当初计划在美国生产,将约半数向亚洲和欧洲出口,但今后还将在中国生产。

   

沃尔沃汽车不得不调整从美国卡罗莱纳州的新工厂出口的战略(REUTERS)

 

      作为对美国的报复,中国2018年7月将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的关税从15%提高至40%,欧洲造关税反而下调。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与欧洲汽车展开激烈竞争,在此背景下,将在中国推进本地化生产。中国2018年12月表示在2019年1~3月将对美国造汽车的关税恢复为15%,但沃尔沃没有改变生产迁移计划。似乎认为中美紧张将迈向长期化。

   

       沃尔沃还将采取行动应对美国2018年7月对中国造汽车征收25%额外关税一事。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SUV“XC60”逐步改为从瑞典出口,但成本增加难以避免。

  

      宝马由于中美贸易战对业绩构成打击,预计2018财年(截至2018年12月)利润下降约3亿欧元,2019财年利润预计下降约5亿欧元。

 

      宝马2018年将在美国生产的SUV“X3”的一部分转移至中国。该公司首席财务官(CFO)尼古拉斯-皮特(Nicolas Peter)2018年11月表示,“将在近期决定哪些车型接下来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化”。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X4”和“X5”等被视为讨论的对象。

  

      在中国,X5等由于关税提高的影响,7月进行涨价,2018年12月又降价,销售一线持续混乱,似乎希望采取对策。同时,宝马宣布讨论在美国新建发动机工厂,显示出对美国政府的顾及。

  

   菲亚特克莱斯勒回归美国

    

      形成对照的是,菲亚特克莱斯勒彰显出回归美国的姿态。将改建一度关闭的底特律的发动机工厂,自2020年起组装“吉普”品牌的大型SUV。当地媒体报道称,在此前属于汽车产业中心的底特律建设整车工厂,是27年来首次。

  


  

      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小型车停止在美国生产等整合方面领跑,将通过新建工厂来彰显回应美国政府政策的姿态。美国通用汽车(GM)2018年11月宣布负责制造销售低迷的轿车车型的北美5座工厂停产,遭受了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创造就业的特朗普的批评,两家企业形成对照。

  

 

      贸易战的余波还将波及汽车零部件厂商。针对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零部件的关税,各零部件企业已开始与车企启动按关税增加幅度提价的谈判。还不得不采取将出口基地从中国转为东南亚等应对举措。

 

   丰田在中日美“3极”分散投资

   

      处于艰难境地的是丰田。丰田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的设备投资额达到1.38万亿日元,在雷曼危机以后创出新高。在全世界配合新的设计和开发方式推进工厂翻新、本地化生产的扩大,丰田在千方百计在中美和日本这“3极”之间保持投资的平衡。

 

     丰田本身2017年产量在世界范围达到约900万辆。其中,日本占318万辆,美国为126万辆,中国为114万辆。

 

      在丰田全球销量4分之1的美国,丰田将与马自达合作向2021年投入运行的阿拉巴马州的新工厂投资总计约16亿美元。自2020年起,在美国首次启动混合动力车(HV)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

  

      根据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北美新的贸易协定“USMCA”,规定区域内零部件采购比率的“原产地规则”变得严格,丰田董事表示:“将扩大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

 

       而在世界最大市场中国,丰田也将展开投资。丰田2017年在中国的销量为129万辆,市场份额不到5%。通过在广州建设年产约20万辆的新工厂以及天津的工厂增强,丰田希望到2021年使中国整体年产能至少达到170万辆的规模。还将讨论进一步扩大产能,但丰田高管表示:“中美间的投资平衡必须慎重考虑”。

    

      在丰田增加中美投资的背景下,日本国内的定位将动摇。丰田章男社长强调,作为雇用和研发的基础,死守300万辆的日本国内产量。即使日本国内销量仅为150万辆,也一直通过向美欧和亚洲出口保持国内的生产基础。但是,美国要求丰田进一步扩大本土化生产,日本国内生产的高档车“雷克萨斯”等有可能成为靶子。

  

     全球车企都受到中美提高关税的交锋和特朗普摇摆不定的发言影响。如果对日本制造和欧洲制造乘用车的额外关税成为现实,混乱将进一步加深,全球生产体制有可能不得不进一步调整。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深尾幸生、工藤正晃 法兰克福 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