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竞争将在不安中拉开大幕

2018/11/19


      中国针对纯电动汽车(EV)等的制造和销售的新规即将于2019年1月实施。在11月16日开幕的“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广州车展)”上,当地的中国企业、日本和欧美公司相继宣布推出新款纯电动汽车。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启动了向纯电动车的转向,但中国政府的意图在于培育本国产业。海外企业将从起跑线的后方加以追赶。

      

比亚迪在16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发布的“唐EV”

  

    在广州车展上引人关注的是中国企业。中国最大纯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BYD)发布了SUV版“唐EV”。1次充电的续航距离最长达到600公里,大幅超过日产汽车“LEAF(中国名:聆风)”的400公里。

  

    比亚迪销售公司的首脑赵长江还强调称,与美国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Model X”相比,100公里加速时间“快了0.5秒”。

  

    中国第2大纯电动汽车企业北京汽车集团发布了6款纯电动汽车。主打产品是SUV型的量产车“EX3”,据称续航距离同样达到最长600公里。

    

 

    两家公司目前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领跑。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销量1~10月达到72万6000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1%。其中,比亚迪销售16万3306辆,掌握逾2成份额,北京汽车集团为11万4474辆,紧随其后。

 

    新能源汽车现在仅占新车销量的逾3%,但据日本瑞穗银行预测,到2030年将超过3成。起推动作用的是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新规。

 


    中国政府将自2019年1月起,引进要求汽车厂商制造和销售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车的“新能源(NEV)积分”。企业需要根据在中国的燃油车的生产和进口量,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

 

    相比环保对策,中国政府的目的更着眼于培育本国产业。中国政府自2013年前后开始全面向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2016年将采用中国企业的电池作为发放补贴的事实上的条件,借此扶持中国企业。据分析,截至2017年,中国政府投入了1万亿日元补贴。

 

     借此实现快速增长的是中国电池企业。已跃居世界首位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等中国企业的车载用电池的全球份额超过6成。

 

   外资企业当初因为担忧中国造电池的品质等,迟迟未进入纯电动汽车领域。由于新能源积分,今后将进入完善生产体制的阶段。

 

     本田将自12月起启动中国专用纯电动汽车“理念VE—1”的生产。还将与宁德时代推进新型电池的共同开发。日产汽车8月以自主品牌启动了首款纯电动汽车的本地化生产。从欧美企业来看,德国大众(VW)自10月起在上海市启动了纯电动汽车工厂的建设。

 

    丰田自9月起开始销售合资伙伴、广州汽车品牌的纯电动汽车。由合资公司广汽丰田生产,计划借此满足新能源积分规定的产量。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将于2020年上市。

 

    中国企业借助新规和补贴在转向纯电动汽车方面领跑,而日本企业和欧美企业则落后一圈以上。但是,市场开拓也存在风险因素。

 

    首先是过度竞争。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现地企业据称达到约250家。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达到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但有估算认为,各公司发布的生产计划合计超过2000万辆。

 

    中国新车销售失速也成为风险因素。2018年全年时隔28年陷入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本田执行董事、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表示,“由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摩擦,消费者心理正在恶化。感觉中国市场已有些进入平台期”。领先于世界的纯电动汽车竞争将在各种不安中拉开序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上尚志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