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梅价格高涨,原因与中国美容热潮有关

2022/03/18


      在日本,便当里有颗日式梅干会让人感到舒心,而一口日式梅酒也能令人温馨不已。青梅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日本的青梅从2019年开始连续2年歉收,批发价直到上季都居高不下。虽然日本想靠进口来弥补,但中国产青梅在中国国内的消费旺盛,缺乏出口余力。在日本市场,今年的青梅要从5月才正式开始上市交易,但对供应不足的担忧较为严重。

     

青梅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资料)

       

      “连续2年歉收还是第一次”,制作日式梅干的日本老字号商铺纪州细川(和歌山县南部町)的细川达矢社长介绍了近年的异常情况。占日本青梅产量7成的和歌山县2019年受到了台风灾害。2020年由于暂时的暖冬,青梅1月上旬就开花,结果授粉不顺利。

 

      连续2年歉收,批发价高涨

    

      从青梅的日本全国收获量来看,2018年基本与往年持平。但2019年同比减少2成至8万8100吨,2020年进一步减少近4成至7万1100吨。由于供应减少,批发价暴涨,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介绍,2020年的平均价格为611日元/公斤(约合人民币33.3元/公斤),是2018年的1.7倍。由于从1980年代开始几乎一直稳定在200~400日元左右,因此600日元左右的价格让相关人士感到吃惊。

    

  

      梅干从最初准备阶段的加工开始,需要2年左右才能供货,即使有一年歉收,厂家也可以与前后年均衡调整进货。但由于连续2年歉收,收获顺利的2021年的批发价也难以稳定,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交易集中的5~7月的平均价格超过600日元/公斤。

 

      除了日本国内歉收外,替补供应商中国的变化也成为批发价暴涨的一个原因。日本国内消费的青梅一半左右依赖进口,其中9成来自中国。但2021年从中国的进口量比最近最多的2004年(4万7400吨)少6成。原因是供应余力有限。

 

      中国的种梅农户减少,需求增加

       

      青梅的原产地被认为在中国。约3000年前中国就使用熏制的青梅来退烧等。但食用青梅的情况并不多,据说,对于农户而言,以前青梅是用来出口日本的“赚钱作物”。

      


      但到了2000年代,中国农户纷纷改种荔枝等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2010年代,中国出现了青梅美容热潮。用砂糖等腌渍发酵而成的青梅被认为有助于美容养颜,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青梅的动向扩大。还出现了添加天然人参精华等宣传美肤效果的商品,通过网络销售等渠道出现在市场上。

  

         

      农户减少,需求却出现增加,在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市场上的青梅价格呈现出上涨趋势。经营青梅的一家商社的相关负责人说“对中国农户来说,面向日本种植青梅的优势下降”。在日本流通的中国产青梅的价格过去只有日本国产青梅的十分之一,但现在二者的价差只有1~2成。仅从价格方面来看,对于日本的加工企业,中国产青梅的优势减弱。

 

      另一方面,日本农户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2020年,青梅的一大产地和歌山县田边市的农户数量(不含自给型农户)为1708户,10年里减少了3成。该县南部町役所(村政府)的负责青梅事务的课长平喜之表示“很多是60岁以上的农户,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日本也出现了寻找对策来打破这种局面的动向。日本梅干生产企业Umehikari(和歌山县南部町)由社长山本将志郎于2019年创立,他曾是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出于“这样下去(日本)梅干文化会衰退”的危机意识,继承了种植青梅的家业并创立了该公司。

    

    

      该公司接纳了和歌山县以外的年轻人等希望务农的人,将自己公司的农园和租来的弃耕地当做实习场所。参加实习的竹川恭平说,将来打算自己创业,“利用老年人难以种植的山坡等开设农园”。

 

      日本的家庭收支调查显示,一户日本家庭(2人以上)每年用在梅干上的支出为1402日元(约合人民币76.5元)。虽然比2000年减少两成,但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近年来呈现消费回暖的趋势。今年,在和歌山县,青梅开花十分顺利,相关人士预计供求关系将会缓解。为了切实应对需求的恢复,离不开稳定的供应。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朝香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