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CEO:技术让使用和拥有分离

2017/12/06


      与他人分享物品和服务的“共享经济”正迅速俘获消费者的心。这种从拥有到使用的范式转换在催生巨大商机的同时也给现有传统企业带来了冲击。引领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又存在怎样的课题呢?作为共享单车领军企业之一的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时畅谈了其对共享经济的理解。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

  

      记者:想了解一下你们推出共享单车服务的背景。

   

      王晓峰:我们是希望帮助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交通拥堵,一个是空气污染。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城市里,在中国或者全世界的大城市里我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交通拥堵,城市越大越严重。第二个是空气污染,经常爆表。很自然我们就想到了自行车。

  

      记者:一段时间,中国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你们是如何让大家重新利用自行车的?

 

      王晓峰:由于中国政府鼓励汽车产业,过去20~30年,中国城市是建立在4个轮子上的。车子也越来越多,把自行车存活的空间挤占了。基本从90年代后,存活的自行车是非常低端的,或者山地车,小轮车。因为骑车不方便,如果自己买一辆车,好的自行车会丢,平均一个人会丢4辆车。然后自行车越来越贵,从每辆200元变成现在的2000,3000元。万一丢了怎么办?还有面子问题,为什么别人开车,我要骑个破自行车?其实很多人在(上海)陆家嘴或者(北京)国贸上班,开车是不方便的,但是他一定要开车,面子问题。

  

      因此,只有满足三个要素,才能让人们骑车。第一个是想用就用,想停就停,非常方便。还有就是便宜。如果让人们在使用自行车的时候不要去考虑钱,那就会大量的使用。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要造一辆自行车不会让人觉得没面子,如果我的自行车是破车,人们会觉得不好,但是把车辆设计的很cool,打上环保的标签,会让人觉得就算我骑着mobike但是我很自豪、很环保、很fasion,不会觉得比你开宝马车没面子。

 

      记者:到2017年6月你们已经投放了700万辆单车,您觉得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王晓峰:我们去年(2016年)到6月份的时候,(提供服务的)只有4个城市,到年底8个城市,到今年6月份已经130个城市,到今年8月份已经170个城市了。包括160多个城市在国内,8个城市在国际市场。

  

      我想有至少3个原因。第一是很多城市的市民的确在2,3公里的短途出行上,过去没有得到满足,人们非常需要一个很方面,很廉价的交通工具,比如在上海,2,3公里距离的出行上,没有任何一个工具比骑摩拜更方便,更便宜。我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也相信,这种需求不仅在中国,在海外上百个城市都有这样的需求。

  

      第二个,摩拜所开创的这种很方便的无桩+智能的特点的自行车使我们有能力去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服务,如果没有智能锁,自行车会丢,如果用有桩的方式来建,它就不方便,无法继续推进。所以第二点的原因就是在于技术的进步和开创的无桩和智能锁为基础的单车方式,使得这个事成为可能。

  

      第三个,是中国政府对绿色出行,对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这种大力的提倡,尤其是鼓励创造性的想法,先去尝试,再进行管理这种比较积极鼓励和宽松的环境相关。

  

      记者:现在摩拜一天的利用量是多少?

  

      王晓峰:现在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我们每天的出行利用次数在2500万次。等于uber的三倍,等于滴滴的二倍。

   


  

      记者:您之前在优步(uber)和腾迅都工作过,在共享经济领域您是专家,有些年长的人不太能接受共享这个概念,您怎么认为?

 

      王晓峰:这是拥有和使用的分离,以前是拥有+使用,现在是不拥有也可以使用,主要是技术在里面扮演了很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自行车分享一次100元,我想没有人会用,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发展可以使得1元2元去分享一次,这样1000元的车,1000次分享就赚回来了。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价格降下来。便宜又方便,人们就不会去在乎是不是拥有,反正用就好了。这是一个趋势。

  

      记者:现在的共享经济对传统的小商贩的利益产生了一些影响,出现了所谓的“共享经济威胁论”,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王晓峰:我们要从多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是中国的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在整个中国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上,摩拜提供了很多智能制造的机会,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的合作伙伴制造了超过700万辆的单车,间接带动了数万人的就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一些原来政府试图去管理的灰色地带,比如黑车,黑摩托车现象,明显减少,同时因为这些黑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明显下降,我们应该正面的看待共享单车给社会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我们和广州规划院一起做了研究,黑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下降了22%,有37%的地铁站再也没有所谓的黑车等“五类车”出现。还有我们和高德地图合作的研究,在北京的国贸CBD,是北京最拥堵的地点之一。在一年半前,监测的数据是汽车时速21公里,现在是24.37公里,提到了3公里多,因为很多人利用自行车了,车少了。还有,上海也有数据显示,随着使用自行车的人增加,汽油的使用量也在下降。

  

      记者:新行业的发展肯定伴随着法规问题,现在共享单车迅速发展起来后也出现了一些比如乱停乱放的社会问题,您如何看待共享经济和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王晓峰: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现在所谓的一些冲突,一方面人们在某些地方乱停乱放,是因为那个地方的需求太大了。以及,存放空间不足导致的。从企业角度来讲,我们怎么样更多负起社会责任,怎么样去做一些事来让车辆更好的停放。所以,我们在上海一方面研发了我们自己的魔方系统。因为摩拜是有智能锁的,所以我们能很容易的更好的控制。我们在软件上建了一些虚拟的停车场,告诉用户停放在哪里。这是从技术上解决问题。

 

      第二个,我们在上海也投放了数千名的地面人员去帮助管理我们的自行车的停放。还有,我们和很多政府不同的部门合作,比如在北京的石景山区,我们和环卫工人一起合作,让自行车摆放更合理。

  

      当然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够,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去提升,我想我们在年底之前应该能够找到办法去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摩拜登陆日本,图为试骑摩拜的日本年轻人(8月22日,日本札幌)

    

      记者:据说每天你们拥有20TB的数据,今后这些数据你们会运用到新的领域中去吗?

    

      王晓峰:有这个可能。我们没有把摩拜单纯的看成是一个自行车租赁公司,我们觉得我们是一个技术公司或一个大数据公司。我们目前的核心还是做共享单车,但是今后也会在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隐私,数据的安全的基础上使用这些数据。

  

      记者:您怎样看待与ofo间的竞争?

  


      王晓峰:我没有太关注竞争,它是普通的锁,我们的车是智能锁,别人画不来这个图,所以我相信一定有人会来抄袭的,把轮子做成一体轮。我们是唯一一个有智能硬件的自行车租赁公司。只有这样才能不花1万人来维修车辆。

  

      记者:现在你们在日本、意大利,新加坡、英国等很多国家开始了服务,每个国家的情况也不一样,进入海外市场时重视的事情和问题有哪些?

   

      王晓峰:我们和每个城市都有很畅快的沟通,我们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最早在日本做市民调研,当我们和市政府官员沟通的时候,他们表示非常欢迎。每个国家和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都会充分的沟通,我们也希望日本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去面对这个城市一些法律法规,移动支付,用户的行为习惯,停车点等问题。我们希望能有一系列的有影响力的商业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规范的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王晓峰:先后在美国谷歌、优步的中国法人以及腾讯控股等任职,2015年成为摩拜单车的共同创始人。出生于吉林省,44岁。

      

      本文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 小高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