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鱿鱼游戏》看到的日韩文化交融
2021/11/02
铃木壮太郎:看了美国视频发布企业奈飞(Netflix)在全球热播的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后,或许会让日本人感觉到其中一些令人怀念的东西。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参加者为了获得巨额奖金而殊死搏斗的几项贯穿剧中的游戏都源自日本的儿童游戏。
游戏来源于日本殖民地时期
“木槿花开了”,在扮小鬼的人唱完这句歌词回头的一瞬间,如果看到有人在动,这个人就会出局。韩国的这个游戏类似日本的“不倒翁跌倒了”,规则和曲调都完全相同。只有歌词不一样。(编者注:这个游戏在中国被称为“123木头人”)
![]() |
“不倒翁跌倒了”被韩国认为是本国原本就有的游戏(图片由奈飞提供) |
拍画片(类似中国拍洋画)、弹玻璃珠、按照刻在“桠糖”上的图案将其抠下来的“抠糖饼”等——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一个接一个勾起日本人乡愁的游戏。这些游戏让上了年纪的日本人产生怀念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是一种怀旧的新体验。从这一点来说,韩国也一样。
首尔大学路的桠糖摊位前排起了长队。一对年轻情侣说“看了《鱿鱼游戏》之后,很想尝试一下,所以特地跑来买”。一位上了年纪的女性笑着说,“小时候经常玩这种游戏,好怀念”。
![]() |
韩国的“桠糖”,玩的时候用工具把图形完整地抠下来 |
“韩国的儿童游戏绝大部分都是在殖民地时期从日本传入的”,韩国燕岐乡土博物馆馆长林荣洙这样说。据他说,“不倒翁跌倒了”也是如此,当时的一位韩国独立运动人士看到孩子们唱着日语玩这个游戏时,就向他们提议将其改成用母语(韩语)一样的曲调来唱的 “木槿花开了”,并由此在韩国传播开来。
有说法认为,被用作剧名的“鱿鱼游戏”来源于日本游戏“S ken”,该游戏是在地面上画出S图形,相互攻击对方的阵地。据说在韩国还称这一游戏为“鱿鱼kaisen”等。我出生并长大的日本神奈川县将该游戏称作“S Kaisen”。虽然不知道汉字是“回旋”还是“开战”,但韩国也称之为“Kaisen”似乎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韩国政府修改教科书
林荣洙查阅了韩国教科书对这些游戏的描述,结果发现“133本教科书都没有提到游戏来源于日本。而是写明其为韩国传统游戏”。林荣洙已向韩国教育部提出申请,要求对27种游戏告知大家是来自日本的游戏。据韩国教育部称,目前已开始着手修改韩国政府审定的教科书的相关记述,还会向民营出版社进行传达。
大多韩国人不知道这些游戏来自日本。林荣洙说“我并不是说因为是日本游戏,所以不能玩。不过,日本游戏为何会传到韩国?我们需要知道历史。必须让大家理解如果国家被夺走,文化也会被夺走这个道理”。
![]() |
《鱿鱼游戏》剧中的“机器人娃娃”被设置在首尔的公园 |
融入韩国的日语
我在跟韩国人说话时,有时会不经意地听到他们蹦出日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あっさり(读音:assari,意为:干脆)”。这个词在日语中跟“すっぱり(suppari,干脆)”、“いっそのこと(issonokoto,索性)”的语气接近,在发音为“assari keulokehe(意为:索性就这样吧)”等语境下,会把日语词汇与韩语混用。
韩国电视上有时会播放推荐用词的启发性节目。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韩国代表菜之一“Takutoritan(锅盖鸡)”。这是一种甜辣炒鸡肉的锅料理,而“taku”在韩语中是鸡肉的意思,“tori”在日语中也是鸡肉的意思,直译过来的话就是“鸡鸡锅”。由于这样不太合适,所以近年在韩国普遍改成了“Takupokkumutan(炒鸡肉锅)”这种说法。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能改变说法。在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编撰的《中日韩共用汉字词典》中,“科学”、“社会”等日本在19世纪从西洋文化概念中引进的单词在中国和韩国都被直接使用。据说在政治法律、抽象概念、学术及生活用语中有很多“日本造”单词。追本溯源更换成韩国的固有用语并不现实。
![]() |
《鱿鱼游戏》的剧中人物形象还成了万圣节的扮演角色(首尔的超市) |
互相影响的中日韩文化
反过来说,日本人故意不将古代从中国经过朝鲜半岛传来的文化当作舶来文化,而当作日本的文化,或许也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通过东北亚的漫长历史,中国、日本和韩国相互影响,虽然经历了不幸的时代,但该保留的东西被保留了下来,被淘汰的东西也就这样消失了。
还有一点令人深思的是,制作如此让(日本还有韩国)人等怀念的内容的竟然美国的视频平台,而且还让其传遍全世界这一现实。电视剧里那种残忍而无情的游戏方式让我不敢苟同,但如果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能听到“不倒翁跌倒了”的话,或许这正是现今的文化传播的结果。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首尔支局长 铃木壮太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